[发明专利]一种掺杂YAG衍生玻璃光纤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1751.0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9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璞;郑保罗;齐福鑫;杨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B37/012 | 分类号: | C03B37/012;C03B37/027;C03C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yag 衍生 玻璃 光纤 制备 方法 | ||
一种掺杂YAG衍生玻璃光纤的制备方法,属于光纤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掺杂YAG纳米粉末放入有机树脂均匀混合,倒入透明模具中,使用高功率紫外灯进行固化;脱去模具后,将已成型的前驱体混合YAG胚体热处理2‑4天;待有机物清除干净后,放入石英套管中在2000℃附近进行拉制;得到多组分,任意掺杂的YAG衍生玻璃光纤。本发明可以替代传统的、成分单一的、依赖商用晶体棒的YAG衍生光纤制备方法,同时实现多组分、任意掺杂YAG衍生玻璃光纤的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杂YAG衍生玻璃光纤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基于有机光固化树脂室温成型、高效、低成本、多组分YAG衍生玻璃光纤的制备方法,主要面向高增益、多组分玻璃光纤领域;属于光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掺杂玻璃光纤在光纤通讯、光纤传感、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玻璃光纤通常面临稀土掺杂能力有限、易淬灭、热导率差、损伤阈值低、组分相对单一。而YAG晶体通常具有较高的稀土掺杂浓度,良好的热导率,更高的损伤阈值等诸多优点,但由于YAG晶体直接拉制成光纤非常困难,人们通常使用套管法进行YAG光纤的拉制,通常具体做法是将可直接购买的、商用的、单一掺杂的YAG晶体棒直接放入对应的石英套管中,在2000℃左右进行拉制,得到稀土掺杂的YAG衍生玻璃光纤,目前制备掺杂的YAG衍生玻璃光纤的方法相对单一,主要就此一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机光固化树脂室温成型、高效、低成本、多组分YAG衍生玻璃光纤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制备方法单一、依赖传统商用YAG晶体棒、单一掺杂、组分单一等问题。
为了解决传统YAG衍生玻璃光纤制备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将掺杂的YAG纳米粉末加入到光敏树脂溶液中,树脂成分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60-65%甲基丙烯酸羟乙酯、5%-15%甲基丙烯酸甲酯、15-20%四甘醇二丙烯酸酯、1%-3%氧化膦,1-3%苏丹橙,震荡搅拌,得到具有触变性的悬浮浆料;掺杂YAG纳米粉末在悬浮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40%;
(2)固化成型:将上述悬浮液倒入任意形状透明模具中用于制备芯棒,使用三个紫外灯(每个紫外灯功率:10W/cm2),每个紫外灯间隔120°,对装有悬浮液的透明模具进行照射,直至固化成型;
(3)脱模:将已固化的物件,脱去外层模具,取出内部物件,放入含量为50wt%乙醇和50wt%去离子水的清洗溶液中,进行杂质清洗;
(4)脱脂:将清洗过的、表面光滑的脱模物件,放入100-600℃的马弗炉中,在一定气氛下,进行0.5-2天的脱脂,使有机物完全去除,最终得到无机的多组分YAG混合原棒;
(5)预烧结:在一定气氛作用下,进行100-1200℃的预烧结,时长至少18小时,去除多余杂质;
(6)烧结与玻璃化:将预烧结的胚体(如芯棒)放入玻璃套管中,将玻璃套管放置于高温拉丝塔上,一定气氛下,在1900-2100℃进行拉制,最终得到YAG衍生石英光纤。
所述的一种掺杂YAG衍生光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的YAG纳米粉末,是稀土掺杂的YAG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YAG粉末中掺杂一种或几种稀土。
所述的一种掺杂YAG衍生光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化成型为室温成型,且芯棒形状可随模具形状任意改变。
所述的一种掺杂YAG衍生光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定气氛为氧气、氯气、空气或惰性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惰性气体包括氮气、氦气、氩气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一种掺杂YAG衍生光纤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成型的多种或一种YAG纳米粉末混合原棒放入石英套管中,在2000℃反复高温熔融牵拉,最终得到多种或一种稀土掺杂的YAG衍生石英光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17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