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氢/氢气储存运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0347.1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0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陈五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五亮 |
主分类号: | F17C1/12 | 分类号: | F17C1/12;F17C5/06;F17C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普睿益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5 | 代理人: | 曹花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氢 氢气 储存 运输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氢/氢气储存运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由内到外依次嵌套形成多层容器,所述密闭容器的最内层为氢气储存腔,次内层密闭容器为液氮腔,所述液氮腔内设有金属毛细管,所述金属毛细管一端与氢气输入口连通,另一端与氢气储存腔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在液氮腔内的金属毛细管,把液氢通过金属毛细管注入氢气储存腔内,利用液氮腔内的低温进一步金属毛细管内的液氢进行冷却,使注入氢气储存腔内氢气温度更低,从而使氢气储存腔内的氢气温度更低、压力更小,从而储存更多的液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储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氢/氢气储存运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制氢工业技术的日益成熟,大量使用氢能源的时代即将来临。氢气可作为重要能源将在飞机、船舶、汽车等广泛行业大量使用。但氢气作为能源在常温下密度很低,难以储存运输使用,目前国内外可加注氢气的储存罐大部分为70MPa和35MPa,例如日本的丰田、本田采用的是70MPa的气罐,而我国的北京科泰克、北京天海等则大部分采用35MPa的气罐。以上的储存罐氢气质量密度均不能满足实际市场需求,以上气罐储存质量密度均在5%左右,所以急需一种液氢(氢气)储存运输及使用的装置。
现有技术CN202011290874.7中,公开了一种液氢保冷储存装置及存储方法,包括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由内到外依次嵌套形成多层容器,所述相邻密闭容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若干密闭容器的夹层之间填充有变相介质,所述变相介质的真空凝固点低于氢气在常压下的沸点,所述若干密闭容器之间设置有支撑,若干密闭容器之间通过支撑进行固定。该发明虽然通过夹层之间填充有变相介质对液氢进行保冷储存,由于液氢直接注入氢气储存腔内,变相介质对液氢冷却处理效果偏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氢/氢气储存运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设置在液氮腔内的金属毛细管,使氢气通过金属毛细管注入氢气储存腔内,利用液氮腔内的低温液氮进一步对金属毛细管内的氢气进行冷却,使氢气储存腔内的氢气温度更低、压力更小,从而提高氢气质量密度,达到存储更多氢气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液氢/氢气储存运输装置,包括: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由内到外依次嵌套形成多层容器,所述密闭容器的最内层为氢气储存腔,次内层密闭容器为液氮腔,所述液氢/氢气储存运输装置上还设有检测装置;
所述液氮腔内设有金属毛细管,所述金属毛细管一端与氢气输入口连通,另一端与氢气储存腔连通;可以在液氮腔内布置较多的金属毛细管,加快氢气的注入,也可以把金属毛细管螺旋设置在液氮腔内。
优选地,所述液氢/氢气储存运输装置内还设有冷却循环泵,所述冷却循环泵一端与氢气储存腔连通,另一端与设置在液氮腔内的金属毛细管连通;利用冷却循环泵使储存腔内的氢气与金属毛细管内的氢气不断循环,从而使氢气的热量不断被液氮腔内液氮进行吸收,从而使氢气储存腔内的氢气温度进一步降低、压力更小,从而能够储存更多的氢气。
优选地,所述冷却循环泵设置在位于氢气储存腔内的氢气输出口上,且冷却循环泵的电器元件均与氢气储存腔隔绝,位于氢气储存腔内的冷却循环泵的电机转子与叶片(风扇叶)同体,防止电器元件与储存腔内的氢气接触而产生危险。
优选地,所述氢气输入口设有电磁气阀,所述氢气输出口设有安全阀,所述金属毛细管在电磁气阀关闭时,所述金属毛细管与氢气输入口位于氢气储存腔外的一端连通,所述金属毛细管在电磁气阀打开时,所述金属毛细管与氢气输入口位于氢气储存腔内的一端连通。
电磁气阀优选常开型电磁气阀,由于液氢/氢气储存运输装置大部分时间是存储,其中的电磁气阀一般处于常闭状态(即,金属毛细管与氢气输入口位于氢气储存腔内的一端连通),本相对选用常闭型电磁气阀,其使用寿命更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五亮,未经陈五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0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