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实现多环境下空气监测汇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46848.2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26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商金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福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实现 环境 空气 监测 汇总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数据汇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物联网实现多环境下空气监测汇总系统。其包括监测数据采集单元、多环境识别单元和汇总单元;所述监测数据采集单元用于传输现场的空气监测数据;所述多环境识别单元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出多个环境监测点;所述汇总单元接收环境监测点,同时接收空气监测数据,将空气监测数据根据环境监测点输入至相应的存储点上。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多环境识别单元确定现场空气监测的环境监测点,然后以环境监测点为依据对该点监测的空气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因此,在现场采集的人员只需监测空间中的参数即可,无须输入或者备注监测点位置,从而提高现场空气监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汇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基于物联网实现多环境下空气监测汇总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很多的现场环境参数的采集也都涉及到了物联网,利用物联网实现无线传输,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现场监测的工作人员在监测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一个标记或者区分,以便于回传数据的整理和汇总,又或者:
利用地点等数据确定回传数据的分类,可是这样就需要不断的获取地点等数据,大大影响监测数据的传输速度,鉴于此,本发明提出基于物联网实现多环境下空气监测汇总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物联网实现多环境下空气监测汇总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基于物联网实现多环境下空气监测汇总系统,包括监测数据采集单元、多环境识别单元和汇总单元;所述监测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通过物联网采集并传输现场的空气监测数据;所述多环境识别单元用于接收空气监测数据,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出多个环境监测点;所述汇总单元用于接收环境监测点,同时接收空气监测数据,将空气监测数据根据环境监测点输入至相应的存储点上,其中:
所述空气监测汇总系统还包括校验单元,所述校验单元用于对环境监测点进行位置上的校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监测数据采集单元包括数字信息采集模块和物联网传输模块,其中:
所述数字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现场监测的空气监测数据;
所述物联网传输模块利用物联网将空气监测数据向外输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多环境识别单元包括环境输入模块、特征提取模块、数据接收模块和环境生成模块;所述环境输入模块用于输入监测环境信息;所述特征提取模块用于提取监测环境信息中的空气参数特征,形成监测特征点;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物联网传输模块向外输出的空气监测数据;所述环境生成模块将空气监测数据与监测特征点对比分析形成相应的环境监测点。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境生成模块中对比分析的算法公式如下:
;
;
;
其中,为监测特征点的比率因子;为空气监测数据的比率因子;为监测特征点和空气监测数据的公共特征点数;为监测特征点的个数;为空气监测数据特征点数;为对比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汇总单元包括监测点接收模块、汇总区块构建模块和监测数据汇入模块,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京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68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