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纱线成纱过程中的联动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43134.6 | 申请日: | 2022-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1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华;费晓君;杨广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1H13/16 | 分类号: | D01H13/16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陈丽丽;曹祖良 |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纱线 过程 中的 联动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纺纱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纱线成纱过程中的联动控制系统,其中,包括:第一剪线装置、第二剪线装置和控制装置,第一剪线装置和第二剪线装置均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控制装置能够获取第一剪线装置反馈的第一断线信号,并根据第一断线信号生成第二剪线装置控制信号,以及能够获取第二剪线装置反馈的第二断线信号,并根据第二断线信号生成第一剪线装置控制信号;第一剪线装置用于根据第一剪线装置控制信号实现对纱线的剪断;第二剪线装置用于根据第二剪线装置控制信号实现对纱线的剪断。本发明还公开了联动控制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提供的纱线成纱过程中的联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及时检测断头并将长丝和短纤中未断头的一者及时剪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纱线成纱过程中的联动控制系统、纱线成纱过程中的联动控制方法及一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针对转杯纺纱,存在一种转杯纺长丝与短纤共同成纱的一种后置式长丝喂入方法和装置,但长丝从纺纱器后方喂入,为工人实际操作带来了难度,喂入与接头不便。申请号为200310109511.9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后置式长丝喂入装置,并附带了长丝张力控制器,可以控制成纱结构,但与现有的存在同样的操作难度。
申请号为200610159264.7的专利,提出了转杯纺长丝与短纤共同成纱的一种前置式长丝喂入装置,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工人弯腰问题和接头空间小的问题,但对成纱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纱线断头和长丝断头等再接头问题没有提出解决方案。
另外,现有技术中对细纱、或者韧性较好的纱线在剪断时,均是通过手工剪刀进行剪线,会出现不能剪断的情况,同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断线成功率会更进一步下降。
因此,针对当前基于长丝与短纤复合纱优越的性能和转杯纺原材料的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如何能够及时对成纱过程中长丝和短纤的断头进行检测以避免需要退丝操作等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纱线成纱过程中的联动控制系统、纱线成纱过程中的联动控制方法及一种控制装置,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实现及时将长丝和短纤的断头进行检测并同时剪断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纱线成纱过程中的联动控制系统,其中,包括:第一剪线装置、第二剪线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剪线装置和所述第二剪线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能够获取所述第一剪线装置反馈的第一断线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一断线信号生成第二剪线装置控制信号,以及能够获取所述第二剪线装置反馈的第二断线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断线信号生成第一剪线装置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剪线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剪线装置控制信号实现对纱线的剪断;
所述第二剪线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剪线装置控制信号实现对纱线的剪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剪线装置包括:第一剪线器、第一断线检测模块和第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断线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剪线器上,所述第一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剪线器连接,所述第一断线检测模块和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均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断线检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所述第一剪线器中的纱线是否发生断线,并在发生断线时生成第一断线信号;
所述第一驱动模块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剪线装置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一剪线器剪断纱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一偏心轮组件,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能够根据所述第一剪线装置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一偏心轮组件的转动,
所述第一偏心轮组件能够在转动时压紧所述第一剪线器以剪断所述纱线,以及能够在停止转动时使得所述第一剪线器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断线检测模块包括断纱传感器,所述第一剪线器包括剪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31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