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浅航器的垂直入坞停泊算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40860.2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8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杨艳彬;鄢立夏;潘如东;张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杭州湾)国际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1/06 | 分类号: | G05D1/06;G06F17/15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高林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浅航器 垂直 停泊 算法 | ||
本发明涉及浅航器的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浅航器的垂直入坞停泊算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浅航器机体的期望俯仰角、期望航向角、期望运行速度;根据设定值计算各推进器的实时推进量,控制浅航器运行;浅航器运行至水面,结束控制;优势在于:将运行在水下的浅航器通过水下闭环机动动作,实现在水面的竖直平动行进,以完成入坞停靠动作;为提高浅航器的工况适应能力、提高浅航器的运行便捷性和实用性打下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浅航器的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浅航器的垂直入坞停泊算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浅航器自动入坞停泊的方式为水平入坞,然而在一些工况下,浅航器垂直入坞的方式与水平入坞方式相比,会有更高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但目前浅航器的自动控制算法中,并未有用于浅航器的垂直入坞停泊算法。
基于此,本案由此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浅航器的垂直入坞停泊算法,将运行在水下的浅航器通过水下闭环机动动作,实现在水面的竖直平动行进,以完成入坞停靠动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浅航器的垂直入坞停泊算法,浅航器具备六个正反推进功能的水下推进器,其中两个竖向推进器的推进量表示为TS1和TS2,两个横向推进器的推进量表示为TH2和TH2,左侧主推进器的推进量表示为TZ,右侧主推进器的推进量表示为TY;
构建浅航器机体坐标系,以浅航器机体长度方向为X轴,宽度方向为Y轴,高度方向为Z轴,浅航器机体绕Y轴转动的角度为俯仰角φJ,绕Z轴转动的角度为航向角ψJ;
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浅航器机体的期望俯仰角φr、期望航向角ψr、期望运行速度vr;
根据设定值计算各推进器的实时推进量,控制浅航器运行;
浅航器运行至水面,结束控制;
各推进器的推进量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φ为任意一个竖向推进器到浅航器中心的距离,Lψ为任意一个横向推进器到浅航器中心的距离,Iφ为绕机体Y轴的转动惯量,Iψ为绕机体Z轴的转动惯量,k1和k2为控制参数,表示浅航器的下降速度,表示浅航器的水平行进速度,tanh为双曲正切饱和函数,表示浅航器机体俯仰角的角速度,表示浅航器机体航向角的角速度。
进一步的,浅航器的期望值设定包括以下内容:
将浅航器的垂直入坞停泊过程分为机体俯仰下潜阶段、机体上仰阶段及机体竖直平动阶段,将三个阶段的期望航向角设为0°,期望速度设为浅航器能够实现范围的任意值;在机体俯仰下潜阶段,将期望俯仰角设定为-45°,在机体上仰阶段,将期望俯仰角设定为0°,在机体竖直平动阶段,将期望俯仰角设定为9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控制算法,实现浅航器的自动垂直入坞停泊,为提高浅航器的工况适应能力、提高浅航器的运行便捷性和实用性打下了基础。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杭州湾)国际创新研究院,未经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杭州湾)国际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0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