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凝汽器检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9094.8 | 申请日: | 202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6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涛;张兰庆;赵子龙;郭忠波;张军;马东升;李振兴;王增泉;康夜雨;刘永宽;刘帅;吴沛森;孙永军;赵凯;夏建林;张磊;蔡江涛;牛茂臣;纪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电厂 |
主分类号: | G01M3/14 | 分类号: | G01M3/14;H04N7/18 |
代理公司: | 济南尚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7 | 代理人: | 杨宝根 |
地址: | 25301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汽器 检漏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凝汽器检漏装置,属于检漏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架、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涂抹装置和摄像头,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架上,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滑移筒和驱动气缸,滑移筒与第一驱动组件滑移连接,驱动气缸固定连接于支撑架上,第三驱动组件和摄像头均设置于滑移筒上,涂抹装置设置于第三驱动组件上,第一控制单元、驱动气缸、第三驱动装置和摄像头均电连接控制组件。查看涂抹处是否有气泡鼓起,从而确定凝汽器漏点的所在,通过检漏装置检测凝汽器具体的漏点,从而不用让工作人员对焊接处一一进行排除,提高漏点的检测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凝汽器检漏装置。
背景技术
凝汽器是火力发电厂中减低排汽压力、提高蒸汽动力循环效率、将排汽冷凝为冷凝水的重要设备。凝汽器中的冷凝管一般采用铜管或钛管,冷凝管与凝汽器管板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随着机组运行中的振动、热胀冷缩和化学腐蚀等现象的影响,凝汽器焊接处会发生冷凝水泄露的事故,凝汽器的泄漏处会造成凝结水水质的污染。现有的水冷凝汽器一般都要配置凝汽器检漏装置,(通过测定氢电导率)对凝结水进行取样检测,通过测定取样水的氢电导率测定凝结水是否被污染,从而确定凝汽器是否存在泄漏。现有的凝汽器检漏装置都能满足凝结水是否被污染的检测,但是并不能清楚明确泄漏点的位置,不能明确泄漏点的位置,对于凝汽器的检修造成很大的不便。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我们提供一种凝汽器检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凝汽器检漏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凝汽器检漏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涂抹装置和摄像头,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支撑架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滑移筒和驱动气缸,所述滑移筒与第一驱动组件滑移连接,所述驱动气缸固定连接于支撑架上,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和摄像头均设置于滑移筒上,所述涂抹装置设置于第三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驱动气缸、第三驱动装置和摄像头均电连接控制组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转筒、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齿圈,所述转筒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所述第一凸环设置于转筒靠近驱动气缸的一侧,所述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均与转筒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的外径均大于转筒的外径,所述齿圈固定连接于第一凸环的内侧,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支撑架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齿圈啮合,所述支撑架呈U型,所述支撑架两平行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转筒进行支撑,所述转筒内侧壁开设有卡接槽,所述滑移筒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卡接槽对应的卡接块,所述第一电机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支撑轮,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侧壁上,所述支撑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杆两平行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分别卡接于支撑轮和支撑杆之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滑板、齿条、第二齿轮和第二电机,所述滑移筒开设有呈圆柱形的空腔,所述滑板与滑移筒远离驱动气缸的侧壁滑移连接,所述齿条固定连接于滑板一侧,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转动的空腔中,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涂抹装置固定连接滑板上,所述滑移筒远离驱动气缸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涂抹装置穿过的凹槽,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涂抹装置包括溶液箱、固定座和涂抹块,所述溶液箱固定连接于滑板靠近驱动气缸的一侧,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滑板远离驱动气缸的一侧,所述涂抹块固定连接于固定座上,所述涂抹块固定连接有液芯,所述液芯一端穿过固定座伸入溶液箱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电厂,未经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电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90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