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切换的变比直阻测量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7604.8 | 申请日: | 202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7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熊虎;李家源;于树义;李文佩;向彬;江晓光;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62 | 分类号: | G01R31/62;G01R2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胡盛登 |
地址: | 430077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切换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动切换的变比直阻测量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存储显示单元、PLC控制测量单元、变比测量单元、直流电阻测量单元以及被测变压器,所述存储显示单元连接PLC控制测量单元,用以显示并存储测量数据;所述PLC控制测量单元通过传输线分别连接变比测量单元、直流电阻测量单元、低压绕组侧接触器以及高压绕组侧接触器;所述被测变压器的低压绕组侧通过低压绕组接触器接入到变比测量单元和直流电阻测量单元的低压端口,所述被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侧通过高压绕组接触器接入到变比测量单元和直流电阻测量单元的高压端口。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检验流程简单,节约人工,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电变压器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切换的变比直阻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对于配电变压器进行出厂检验时,通常是将不同的仪器分别与配电变压器相连接,对其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中需要人工对不同的检测仪器进行接线,使得检验流程繁琐,耗费人工,工作效率低下,检验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于变压器变比以及直流电阻检测时,接线费时费力,同时不能自动进行切换,都是需要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切换的变比直阻测量装置及方法,通过PLC控制测量单元以及专门设计的接触器的接线方式,实现变比和直流电阻测量自动进行切换,节省人力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切换的变比直阻测量装置,包括存储显示单元、PLC控制测量单元、变比测量单元、直流电阻测量单元以及被测变压器,
所述存储显示单元连接PLC控制测量单元,用以显示并存储测量数据;
所述PLC控制测量单元通过传输线分别连接变比测量单元、直流电阻测量单元、低压绕组侧接触器以及高压绕组侧接触器;
所述被测变压器的低压绕组侧通过低压绕组接触器接入到变比测量单元和直流电阻测量单元的低压端口,所述被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侧通过高压绕组接触器接入到变比测量单元和直流电阻测量单元的高压端口。
所述直流电阻测量单元的直流电流端口1I+连接并联连接的接触器KM1、KM2和KM3,直流电阻测量单元的直流电流端口1I-连接并联连接的接触器KM4、KM5、KM6和KM7,所述直流电阻测量单元的直流电流端口2I+连接并联连接的接触器KM10、KM11和KM12,直流电阻测量单元的直流电流端口2I-连接并联连接的接触器KM13、KM14和KM15,所述直流电阻测量单元的直流电压端口1U+连接并联连接的接触器KM1’、KM2’和KM3’,直流电阻测量单元的直流电压端口1U-连接并联连接的接触器KM4’、KM5’、KM6’和KM7’,所述直流电阻测量单元的直流电压端口2U+连接并联连接的接触器KM10’、KM11’和KM12’,直流电阻测量单元的直流电流端口2U-连接并联连接的接触器KM13’、KM14’和KM15’,所述变比测量单元的低压端接口连接接触器KM8,所述变比测量单元的高压端接口连接接触器KM9。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切换的变比直阻测量方法,其包括变比测量和直流电阻测量,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调节变压器档位至1;
开始电压比测量,PLC控制测量单元发出指令,通过传输线L1控制接通接触器KM8,控制断开接触器KM1-KM7、KM1’-KM7’;通过传输线L4控制接通接触器KM9,控制断开接触器KM10-KM15、KM10’-KM15’;
PLC控制测量单元发出指令,通过传输线L2控制变比测量单元开始测量;
变比测量单元完成测量后,回传测量数据至PLC控制测量单元,经数据处理后传输至存储显示单元,显示测量数据并存储数据,完成变比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76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