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牛奶和乳制品中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7245.6 | 申请日: | 202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4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吴佩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34;G01N3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5 | 代理人: | 岳亚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牛奶 乳制品 a1 蛋白 a2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牛奶和乳制品中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嗜热菌蛋白酶对待测牛奶或乳制品进行酶切处理,以便得到酶切后的蛋白待测液;以及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对所述酶切后的蛋白待测液进行检测,基于特征肽段的检测信息,以便获得所述牛奶或乳制品中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的含量。该方法采用嗜热菌蛋白酶对牛奶或乳制品的蛋白进行酶切,酶切的速度快,时间短,杂质少,并且获得的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的特征肽段的长度和组成差异明显,并且肽段的质量小,使二者易于分离和检测,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食品领域,具体地,涉及检测牛奶和乳制品中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牛奶蛋白质中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其中酪蛋白约占牛乳蛋白总数的80%。根据酪蛋白初级结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又将酪蛋白分为4类:αs1-、αs2-、β-和κ-酪蛋白。β-酪蛋白占全部酪蛋白的40%左右,是一类磷酸化比较完全的物质,其显著特点是可以为新生儿的矿物质吸收和成长发育提供帮助,因此已经有许多乳制品厂家开始针对性提高产品中的β-酪蛋白含量,使其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营养和更好的营销方向。但是由于自然界中奶牛体内的生物酶的差异和基因突变,导致在序列中个别位置的氨基酸种类不同,使得β-酪蛋白存在很多不同的变体形式,目前已有超过十种变体被发现,如:A1、A2、A3、H1、H2、I等。在这些变体中,A1和A2β-酪蛋白作为关系最紧密且存在最为广泛的两种变体形式,大量存在于常见的牛奶和乳制品中,由于对牛奶的大规模使用,这类物质对人体造成得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最初,自然界中并没有A1β-酪蛋白,A2β-酪蛋白的基因突变是导致其出现的根本原因。由于在自然迭代和人工养殖过程中并未对其有针对性的筛选,最终造成目前牛奶中以A1β-酪蛋白为主导的局面。有研究表明,A1β-酪蛋白在被人体酶解后会产生β-酪啡肽-7(BCM-7),而这类物质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很多疾病的诱发原因,但相同情况下的A2β-酪蛋白并不会生成此类物质。由此,对牛奶和乳制品中A1和A2β-酪蛋白含量的检测有待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检测牛奶和乳制品中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嗜热菌蛋白酶对牛奶或乳制品中的蛋白质在特定位置进行酶切,形成特征肽段,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对特征肽段进行检测,得到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的含量,检测的方法简单,准确率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牛奶和乳制品中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含量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利用嗜热菌蛋白酶对待测牛奶或乳制品进行酶切处理,以便得到酶切后的蛋白待测液;以及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对所述酶切后的蛋白待测液进行检测,基于特征肽段的检测信息,以便获得所述牛奶或乳制品中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的含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检测牛奶和乳制品中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含量的方法,采用嗜热菌蛋白酶对牛奶或乳制品的蛋白进行酶切,酶切的速度快,时间短,使用化学试剂种类少,杂质少,并且获得的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的特征肽段的长度和组成差异明显,并且肽段的质量小,使二者易于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检测牛奶和乳制品中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含量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嗜热菌蛋白酶与所述待测乳制品中蛋白质的质量比为1:10-25,优选地,为1:2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酶切处理的时间为3-6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酶切处理是在50-70℃条件下进行的,优选为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72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