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天窗拉板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3220.9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8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邓吉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联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02 | 分类号: | B32B5/02;B32B27/40;B32B27/30;B32B27/32;B32B27/36;B32B27/08;B29C45/00;B29C45/14;B29C45/77;B29C45/78;B29C65/52;B60J7/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捷;蔡学俊 |
地址: | 350119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天窗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天窗拉板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汽车天窗拉板由依次叠置的面层、基材板层和无纺布底层一体注塑成型为塑料天窗拉板,上述面层包括依次叠置的PET面料层、聚氨酯泡绵中层和第二无纺布底层,PET面料层、聚氨酯泡绵中层和第二无纺布底层通过热熔复合形成面层。该汽车天窗拉板及其制造方法设计合理,有利于减轻汽车天窗的重量及减少污染物及有害气体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天窗拉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汽车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汽车减重及车内乘坐环境也是各大汽车主机厂克服的难题;汽车天窗拉板作为汽车总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目前采用的有湿法成型及干法成型两种工艺,都需要使用聚氨酯及玻璃纤维等材料,进行烘烤等加工,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及玻璃纤维碎屑,即使生产人员进行各种保护措施也会造成职业病,产品自身也会带有对身体有影响的有害气体及有害物质,从而影响车内乘员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天窗拉板及其制造方法,该汽车天窗拉板及其制造方法设计合理,有利于减轻汽车天窗的重量及减少污染物及有害气体的产生。
本发明汽车天窗拉板,其特征在于:由依次叠置的面层、基材板层和无纺布底层一体注塑成型为塑料天窗拉板。
进一步的,上述面层包括依次叠置的PET面料层、聚氨酯泡绵中层和第二无纺布底层。
进一步的,上述PET面料层、聚氨酯泡绵中层和第二无纺布底层通过热熔复合形成面层。
进一步的,上述基材板层由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合成。
进一步的,上述面层和无纺布底层分别先预置在注塑模的上模、下模中,在上模、下模合模后在模腔中注入基材板层的复合工程塑料,以此叠置注塑形成一体的塑料天窗拉板。
本发明汽车天窗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面层和无纺布底层裁剪为所需尺寸规格;
步骤二:将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合成的复合工程塑料放入烘箱,烘烤温度为100-140℃,烘烤时间为5-7H,做注塑生产准备;
步骤三:将面层通过人工或者机器手固定于注塑模具的上模模腔内;无纺布底层通过同样操作固定于下模模腔内;
步骤四:将烘烤完成后的复合工程塑料加入注塑机中加热塑化;塑化压力为100-150 bar,温度为220-280℃;
步骤五:设置规定的工艺参数模温:40-60℃,料温:200-240℃,保压:12-18 S,注塑机吨位1000T,以40-80bar的压力、往注塑模中注入熔融状态的复合工程塑料,进行注塑成型为塑料天窗拉板。
在步骤五之后的步骤六:将注塑成型好的塑料天窗拉板放置在定位治具中使用气动压夹固定,通过手工或机器人进行修剪边缘;
步骤七:将修剪好的塑料天窗拉板使用自动喷胶机器人进行反包位置喷胶作业,进行手工或机器人反包作业;
步骤八:将反包好的塑料天窗拉板使用自动反包机热压,反包温度:135-150℃,反包时间5-8S,反包压力:100-150bar;
步骤九:将热压完成的塑料天窗拉板进行完检修边确认,确认OK使用PE塑料薄膜进行打包存放。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二中烘烤温度为120±5℃,烘烤时间为6H。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四中塑化压力为120±10bar,温度为250±10℃。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五中模温50±10℃,料温220±10℃,保压15S,以60±10bar的压力、往注塑模中注入熔融状态的复合工程塑料。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的天窗拉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联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未经福州联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32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