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移动式站台门运行中的碰撞判定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31476.6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0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戚建淮;刘航;张伟生;李潇;崔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永达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02 | 分类号: | B61B1/02;B61L27/5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高占元;邹秋菊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站台 运行 中的 碰撞 判定 方法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站台门运行中的碰撞判定方法,包括控制可移动式站台门完成多个周期的正常运行,并在每个周期中按照设定规则对所述可移动式站台门的电机运行参数进行多次采样并基于采样结果通过统计学模型获得碰撞判断基准;在所述可移动式站台门正常运行时,按照所述设定规则对所述可移动式站台门的所述电机运行参数进行实时采样以获得实时采样结果;基于所述碰撞判断基准和所述实时采样结果判定所述可移动式站台门是否发生碰撞。本发明还涉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本发明能够自动、及时且准确地发现可移动式站台门运行中发生碰撞。进一步的,通过采样统计学模型进行阈值计算和概率判断,能够进一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碰撞检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站台门运行中的碰撞判定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程度逐渐提升,对轨道交通的需求随之不断增长。轨道交通站台门可以对轨道区与站台区进行有效隔离,从而防止站台区域内乘客在候车时发生主动/被动的意外(如人员跌下站台或撞击行驶中的列车引发伤亡事故等)。目前各车站采用的轨道交通站台门在地面的部分包括可移动开合的滑动门与不可移动的固定门等,滑动门在列车到站后与列车门同时开启以方便乘客上下车,固定门始终固定在原地。但我国高铁/城际车型多达7种以上,要求站台门能够实现对不同车型、不同开门位置的自适应功能。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移动式站台门,该可移动式站台门整体能够在站台沿轨迹/轨道运动到合适的位置,从而适应不同型号高铁/城轨列车对不同开门位置的需求。但可移动式站台门在整体移动运行时可能发生被物品(行李等)/人体等障碍物主动/被动撞击的情况,如果站台门对此不做处理而继续运行,可能发生诸如人员损伤/物品损坏/站台门受损等事故。如果依赖工作人员发现后进行人工干预处理的话,很难保证其及时性和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及时且准确地发现可移动式站台门运行中发生碰撞的碰撞判定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可移动式站台门运行中的碰撞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可移动式站台门完成多个周期的正常运行,并在每个周期中按照设定规则对所述可移动式站台门的电机运行参数进行多次采样并基于采样结果通过统计学模型获得碰撞判断基准;
S2、在所述可移动式站台门正常运行时,按照所述设定规则对所述可移动式站台门的所述电机运行参数进行实时采样以获得实时采样结果;
S3、基于所述碰撞判断基准和所述实时采样结果判定所述可移动式站台门是否发生碰撞。
在本发明所述的可移动式站台门运行中的碰撞判定方法中,所述步骤S1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S11、控制所述可移动式站台门完成n个周期的正常运行,在每个周期中按照设定的m个采样点对所述可移动式站台门的电机运行参数进行m次采样,以获得n*m个采样结果,其中m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
S12、基于所述n*m个采样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单个周期的m次采样中每个采样点的碰撞阈值。
在本发明所述的可移动式站台门运行中的碰撞判定方法中,所述步骤S12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S121、基于n*m个采样结果t11,t12, …t1m, t21…tnm计算n个周期的每个采样点的采样结果均值Ti = |(t1i+t2i+...tni)/n|,其中i的取值为1到m的正整数;
S122、基于所述采样结果和所述采样结果均值计算每个采样点的采样结果标准差,其中k的取值为1到n的正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永达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永达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14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