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焦炉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0586.0 | 申请日: | 202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7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韩克明;石巧囡;白守明;徐列;韩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1/18 | 分类号: | C10B21/18;C10B27/00;C10B21/08;C10B5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李晓红;高莺然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焦炉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1.一种焦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焦炉,所述焦炉包括炭化室、燃烧室、换热室、烟道以及烟气平衡道,所述燃烧室包括立火道、煤气道和第一空气道,所述换热室包括烟气道和第二空气道,所述煤气道连通所述立火道和所述炭化室,所述第一空气道连通所述立火道和所述第二空气道,所述烟气道连通所述立火道和所述烟道,所述烟气平衡道与所述换热室的第二空气道连通;
余热回收系统,所述余热回收系统与所述烟道连通,所述余热回收系统用于回收所述烟道排出的烟气的热量;
烟气回炉系统,所述烟气回炉系统连接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和所述烟气平衡道,所述烟气回炉系统用于将经余热回收系统处理后的部分烟气通入所述烟气平衡道,所述烟气平衡道用于将烟气回炉系统内的烟气均匀分配至所述第二空气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回炉系统包括回炉管道,所述回炉管道连通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和所述烟气平衡道,所述回炉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量装置和调节阀,所述流量计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回炉管道内的烟气流量,所述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回炉管道内通过的烟气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炉系统还包括中控系统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内,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燃烧室内的温度,所述中控系统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流量计量装置以及调节阀电连接,所述中控系统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数据、流量计量装置测得的流量数据来调节所述调节阀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焦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炉管道上还设置有压力变送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变送器用于测量所述回炉管道内通过的烟气的压力数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回炉管道内通过的烟气的温度数据,所述中控系统分别与压力变送器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锅炉系统、引风机、烟气处理装置和烟囱,所述锅炉系统与所述烟道连通,所述烟气回炉系统与所述烟气处理装置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焦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装置采用脱硫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平衡道的数量为2个,一个所述烟气平衡道配置为向所述焦炉机侧的所述第二空气道分配烟气,另一个所述烟气平衡道配置为向所述焦炉焦侧的所述第二空气道分配烟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室内的所述第二空气道和所述烟气道相邻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焦炉还包括炉顶区,所述炉顶区包括看火孔和除炭孔,所述看火孔与所述立火道连通,所述除炭孔与所述炭化室连通。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焦炉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炼焦煤通入炭化室,得到荒煤气和焦炭,并使荒煤气经煤气道通入立火道;
将助燃空气通入换热室的第二空气道内,使助燃空气与烟气回炉系统经烟气平衡道通入第二空气道内的烟气混合并预热;
使混合后的助燃空气和烟气与荒煤气在立火道内燃烧,为炭化室内炼焦提供热量,并使产生的烟气进入换热室的烟气道;
使进入换热室的烟气道的烟气对混合后的助燃空气和烟气预热;
使烟道排出烟气;
使余热回收系统回收烟道排出的烟气的热量;
使烟气回炉系统将经余热回收系统后的部分烟气通入烟气平衡道,使烟气平衡道内的烟气均匀分配至第二空气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泰永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058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 下一篇:负载三七素的水凝胶和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