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屏下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6903.1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5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牛艳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瀚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67 | 分类号: | H04M1/67;H04M1/72403;G06V40/13;G06Q20/32;G06Q20/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指纹识别 智能手机 | ||
1.具有屏下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包含屏下指纹识别模块和指纹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用于打开支付界面,该支付界面为扫一扫界面或二维码付款界面或二维码收款界面,默认弹出支付界面可设置;该支付界面包含扫一扫、付款码、收款码三个支付图标,扫一扫图标用于进入扫一扫界面,付款码图标用于进入二维码付款界面,收款码图标用于进入二维码收款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屏下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与一个支付软件APP图标处于同一个触摸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屏下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在支付软件APP界面中,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与一个支付图标处于同一个触摸区域,该支付图标为扫一扫、付款码、收款码三个支付图标中的一个或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屏下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数量为2个及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屏下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数量为6个及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屏下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传感器数量为20个及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具有屏下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其控制方法为,在手机锁屏状态下用已经在手机中存储指纹数据的手指触摸指纹识别传感器大于等于时间T1则弹出一个支付界面,该支付界面为扫一扫界面或二维码付款界面或二维码收款界面;默认弹出支付界面可设置,可设置为默认弹出扫一扫界面、二维码付款界面、二维码收款界面中的一种;该支付界面包含扫一扫、付款码、收款码三个支付图标,点击扫一扫图标进入扫一扫界面,点击付款码图标进入二维码付款界面,点击收款码图标进入二维码收款界面;当T2时间内无操作则自动关闭支付界面或自动锁屏;所述T1时间可设置,设置范围为0.1s-5s;所述T2时间可设置,设置范围为2s-600s。
8.根据权利要求7任一所述的具有屏下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其控制方法为,在手机屏幕解锁状态下用已经在手机中存储指纹数据的手指触摸指纹识别传感器大于等于时间T1则弹出一个支付界面,该支付界面为扫一扫界面或二维码付款界面或二维码收款界面;默认弹出支付界面可设置,可设置为默认弹出扫一扫界面、二维码付款界面、二维码收款界面中的一种;支付界面包含扫一扫、付款码、收款码三个支付图标,点击扫一扫图标进入扫一扫界面,点击付款码图标进入二维码付款界面,点击收款码图标进入二维码收款界面;当T2时间内无操作则自动关闭支付界面或自动锁屏;所述T1时间可设置,设置范围为0.1s-5s;所述T2时间可设置,设置范围为2s-600s。
9.根据权利要求8任一所述的具有屏下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其控制方法为,在手机屏幕解锁并打开支付APP界面的状态下用已经在手机中存储指纹数据的手指触摸指纹识别传感器大于等于时间T1则弹出一个支付界面,该支付界面为扫一扫界面或二维码付款界面或二维码收款界面;默认弹出支付界面可设置,可设置为默认弹出扫一扫界面、二维码付款界面、二维码收款界面中的一种;支付界面包含扫一扫、付款码、收款码三个支付图标,点击扫一扫图标进入扫一扫界面,点击付款码图标进入二维码付款界面,点击收款码图标进入二维码收款界面;当T2时间内无操作则自动关闭支付界面或自动锁屏;所述T1时间可设置,设置范围为0.1s-5s;所述T2时间可设置,设置范围为2s-600s。
10.根据权利要求8、9任一所述的具有屏下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纹识别传感器分别与一个或多个APP图标处于同一个触摸区域,其控制方法为,在手机锁屏或手机屏幕解锁状态下用已经在手机中存储指纹数据的手指触摸指纹识别传感器大于等于时间T1则打开相应APP界面。当T2时间内无操作则自动关闭APP界面或自动锁屏;所述T1时间可设置,设置范围为0.1s-5s;所述T2时间可设置,设置范围为2s-60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瀚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瀚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690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