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冷电缆的生产工艺、水冷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6140.0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6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京骋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伯斯特感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12 | 分类号: | H01B13/012;H01B13/22;H01B13/00;H01B7/42 |
代理公司: | 常州众慧之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58 | 代理人: | 黄婧 |
地址: | 21313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冷 电缆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冷电缆的生产工艺、水冷电缆,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接头具有中空内腔,所述接头两端开口,所述开口和所述中空内腔连通,所述接头一开口处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插孔,所述插孔对应的接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将所述多条导线的分别逐条嵌入多个导线套中并将多个嵌置好导线套的导线分别逐个插入所述多个插孔中以完成所述接头和所述多条导线的连接,所述工艺降低了水冷电缆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电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冷电缆的生产工艺以及一种水冷电缆。
背景技术
水冷电缆是连接感应炉线圈与中频电源必不可缺的零件,由于中频电源产生交变的电磁场,导电的物料放在感应圈中产生涡流,受到电阻作用从而部分电能在电缆传输过程也会产生热量,因此该电缆必须采用水冷的方式冷却。相较于传统的水冷电缆制造方式,采用大量的钎焊工艺,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乙炔和氧气燃烧,在高温条件下熔焊,需要消耗较多的焊条,不仅耗材昂贵而且会对铜绞线产生一定的氧化作用,大大影响其使用寿命,在此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废气体及烟雾,对工人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这种复杂并且成本较高的传统制造方法和工艺不适合当今的市场需求和国家环保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水冷电缆的生产工艺以及一种水冷电缆。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包括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冷电缆的生产工艺,所述水冷电缆包括有多条导线,所述多条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多条导线的外围包裹有护套,所述护套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固定,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接头具有中空内腔,所述接头两端开口,所述开口和所述中空内腔连通,所述接头一开口处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插孔,所述插孔对应的接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S2:将所述多条导线的一端分别逐条嵌入多个导线套中并将多个嵌置好导线套的导线的一端分别逐个插入所述多个插孔中以完成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多条导线的连接;—S3:将所述多条导线的另一端重复步骤S2以完成所述第二接头和所述多条导线的连接;—S4:对所述多个凹槽所在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外侧壁施加压力以将所述多条导线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压紧;—S5:将所述护套套在所述导线外围并将所述护套两端和所述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固定得到所述水冷电缆。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4中,所述施加压力包括有第一施压过程和第二施压过程,所述第一施压过程将单个所述插孔内的导线和对应的插孔压紧,所述第二施压过程将所述多条导线整体压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完成后,单条所述导线的直径为11~12mm,所述多条导线的整体直径为58~6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施压过程结束后单条所述导线的直径为9.6~9.8mm,所述第二施压过程结束后所述多条导线的整体直径为56.5~57.5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头包括有同轴设置的第一空心圆柱体和第二空心圆柱体,所述第二空心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空心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所述插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空心圆柱体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心圆柱体的内径D1为25~30mm,外径D2为63~65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线套的壁厚为0.4~0.6mm,所述导线套的长度为60~80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设置在相邻两插孔的正中间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宽度d为2~4mm,所述多个插孔外切圆O1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多个凹槽外切圆O2的直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孔沿所述端面周向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伯斯特感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韦伯斯特感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61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