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同轴法电缆屏蔽效能测试系统的高频3M圆形测试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2701.X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25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赵大勇;杨润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凌世电磁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9/08 | 分类号: | G01R29/08;G01R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31273 | 代理人: | 刘民选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 电缆 屏蔽 效能 测试 系统 高频 圆形 工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同轴法电缆屏蔽效能测试系统的高频3M圆形测试工装,该三同轴电缆屏蔽效能测试系统包括矢量网络分析仪和高频3M圆形测试工装。所述高频3M圆形测试工装,包括外回路近端短路结构、屏蔽帽结构及金属筒体结构,其中,所述外回路近端短路结构包括左端盖、短路夹片;所述屏蔽帽结构包括内回路远端屏蔽盒、外回路远端组件、支撑组件以及连接器;所述金属筒体包括外铜管一、外铜管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测量技术及仪器领域,尤其是一种三同轴法电缆屏蔽效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存在分布于电动汽车、航天航空、船舶等领域涉及电缆屏蔽效能评估的研究专利,鲜有针对射频同轴电缆屏蔽效能基于三同轴法的高频段测试系统,在轨道交通的高压屏蔽电缆领域也处于空白区。
随着多种通信业务的不断出现,通信向高频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宽带通信的需求成为同轴电缆发展创新的动力,高频通信对传输射频信号的同轴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九个重点产品的领域发展方向和目标之中的两个,射频同轴电缆和CATV同轴电缆在高频网络中将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
实际应用中,用户经常需要了解电缆的屏蔽效能以便使用和设计。由于屏蔽电缆的屏蔽层结构多种多样,且电缆屏蔽效能在理论上仅能做出理想化的分析。如果能针对不同规格屏蔽电缆通过测试直接获取电缆屏蔽效能,会使得在工程评定、比较、设计和使用屏蔽电缆时提供准确的考察依据。
电缆屏蔽效能测试方法和系统基本都是在IEC标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微改甚至不改动,且改动位置多集中于输入输出接口,测试设备输入输出接口的特点的改进方案较多,但操作灵活性、结构简洁的现有技术方案较为少见。
电缆及连接器屏蔽效能解析算法的相关研究目前只有湖南大学涉及,且是在国外keyli学者的表面转移阻抗模型上进行调整,相关公开技术方案还较为少见。
电缆及连接器屏蔽效能测试系统控制软件方面目前业内只有Rosenberger的winCOMET 软件,但并无公开的现有技术资料。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高高频三同轴法电缆屏蔽测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在外回路近端的短路结构、外回路远端的屏蔽帽结构以及绝缘支撑结构的设计上,提高装置设计的简洁与使用的灵活便捷性,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同轴法电缆屏蔽效能测试系统的高频3M圆形测试工装,其属于三同轴电缆屏蔽效能测试系统的一部分。
该三同轴电缆屏蔽效能测试系统包括矢量网络分析仪以及高频3M圆形测试工装。其中高频3M圆形测试工装主要应用于频率在30MHz-3GHz时针对被测电缆屏蔽衰减的测试。
高频3M圆形测试工装的测试原理为短路-匹配三同轴法,即外回路近端短路,内回路终端连接匹配电阻。
针对30MHz-3GHz的测试频段,提供一种三同轴法电缆屏蔽效能测试系统的高频3M圆形测试工装,包括外回路近端短路结构、屏蔽帽结构及金属筒体结构,其中,所述外回路近端短路结构包括左端盖、短路夹片;所述屏蔽帽结构包括内回路远端屏蔽盒、外回路远端组件、支撑组件以及连接器;所述金属筒体包括外铜管一、外铜管二以及外铜管连接管;所述外铜管连接管根据不同电缆长度进行匹配使用;特别地,外铜管一、外铜管二以及外铜管连接管也可以一体化,即金属筒体也可以选择一个整体铜管,但其测试便利性将会打折扣。
其中,所述左端盖设置在所述外铜管二的外侧,所述短路夹片设置在所述左端盖内侧;所述外回路远端组件设置外铜管一的外侧,所述内回路远端屏蔽盒和支撑组件设置在外回路远端组件内,所述支撑组件用于固定所述内回路远端屏蔽盒于外回路远端组件内;
其中,所述短路夹片用于固定夹持被测电缆一端并与所述电缆屏蔽层相接触;所述被测电缆穿过金属筒体,且位于金属筒体中轴线上;所述内回路远端屏蔽盒固定夹持所述被测电缆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凌世电磁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凌世电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27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