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丝绳头连接件的冲击载荷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21955.X | 申请日: | 2022-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4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蔡卫东;杨根山;王海峰;崔广峰;杨本志;陈为;马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昌荣机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G01N3/30;G01N3/02;G01N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李新林 |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丝绳 连接 冲击 载荷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丝绳头连接件的冲击载荷检测装置,涉及电梯配件检测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固定连接安装板,安装板固定连接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固定连接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杠杆机构,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和杠杆机构上均固定连接连接机构,安装板固定连接杠杆固定机构,安装板固定连接冲击机构,冲击机构固定连接限位块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减震机构能够在试验过程中对试验产生的震动进行缓震,避免损坏设备,通过设置移动机构能够改变杠杆机构的支点位置,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机构能够适应不同长度连接件检测,增加了钢丝绳头连接件冲击载荷检测的效率,此外丰富了装置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配件检测领域,具体是一种钢丝绳头连接件的冲击载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用以实现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常见的电梯有台阶式电梯以及垂直升降电梯,而钢丝绳头连接件作为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基础部件,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高位重锤自由落体冲击钢丝绳实现了较强的冲击烈度,包括较大的质量和速度;采用螺旋丝杠实现钢丝绳不同载荷下的预紧,两对圆锥滚子轴承的使用保证了其拉伸支撑强度;采用电葫芦与触发器的配合使落锤冲击具有瞬时性、可控性并保证了操作的快捷、安全性;采用了自锁功能的丝杠和蜗轮蜗杆,实现了快速加载和预紧力保持;采用了拉力传感器、多点加速度传感器以及高速摄像的综合方法测试钢丝绳动态响应,实现了钢丝绳受冲击弹射后的张力振动动态响应过程的实时精确检测和分析,但是现有技术不能够对不同长度大小的连接件类部件进行检测,同时现有技术不能够快速改变冲击力大小,因此其冲击载荷检测不够有广泛应用性,所以现有技术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丝绳头连接件的冲击载荷检测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丝绳头连接件的冲击载荷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固定连接安装板,安装板固定连接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固定连接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杠杆机构,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和杠杆机构上均固定连接连接机构,安装板固定连接杠杆固定机构,安装板固定连接冲击机构,冲击机构固定连接限位块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滑杆座,滑杆座固定连接滑杆,滑杆滑动连接连接两个阻尼块,阻尼块和滑杆座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弹簧,阻尼块固定连接第一转动座,第一转动座转动连接减震杆,减震杆远离第一转动座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转动座,第二转动座和安装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固定于安装板上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移动杆,安装板固定连接电机支架,电机支架固定连接电机,电机输出轴和第一螺纹杆同轴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移动架,移动架和移动杆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和移动架转动连接的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远离移动架的一端固定连接高度调节把手,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第一升降板,第一升降板固定连接连接杆,连接杆穿过移动架,且和移动架滑动连接,连接杆远离第一升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升降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杠杆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二升降板上的第三转动座,第三转动座转动连接第一杠杆套,第一杠杆套滑动连接杠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架,连接架螺纹连接连接螺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杠杆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安装板上的第四转动座,第四转动座转动连接转动块,转动块固定连接硬质弹簧,硬质弹簧远离转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杠杆套,第二杠杆套为磁性材料,杠杆为铁质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昌荣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昌荣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19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