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分离杂质的环氧树脂加工用反应釜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21802.5 | 申请日: | 2022-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7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孙昌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伊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D29/03;B01D29/58;B01D29/72 |
| 代理公司: | 安徽潍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常莹 |
| 地址: | 266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分离 杂质 环氧树脂 工用 反应 | ||
1.一种可自动分离杂质的环氧树脂加工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主体(1),所述反应釜主体(1)主要由反应室(11)、燃烧室(12)、输送管(13)、杂质分离室(14)和杂质存储室(15)组成;
所述反应室(11)垂直设置于反应釜主体(1)的正上方,所述反应室(11)的正上方贯通开设有一处反应室入口(111);
所述燃烧室(12)设置于反应室(11)的外侧,所述燃烧室(12)的正上方贯通开设有一处燃烧室入口(121);
所述输送管(13)共设置有六处,六处所述输送管(13)分别对称设置于反应室(11)的左右两侧,所述输送管(13)上垂直设置有开关阀(131);
所述杂质分离室(14)垂直设置于反应室(11)的正下方,所述杂质分离室(14)内部的正中间横空装配有三处水平设置的第一承托筋(141),三处所述第一承托筋(14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相互对称的第二承托筋(142),所述第一承托筋(141)与第二承托筋(142)之间固定有过滤网(143),所述第一承托筋(141)的正下方对应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承载筋(144),所述第二承托筋(142)的正下方也对应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承载筋(145),所述杂质分离室(14)下方的前后两侧分别贯通开设有一处杂质分离室出口(146);
所述杂质存储室(15)共设置有两处,两处所述杂质存储室(15)分别设置于杂质分离室(14)的内部两侧,所述杂质存储室(15)上方的一侧贯通开设有三处均匀分布的杂质存储室入口(151),所述杂质存储室(15)下方的一侧贯通开设有一处杂质存储室出口(1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分离杂质的环氧树脂加工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13)的一端与反应室(11)的下方相贯通,其另一端与杂质分离室(14)的上方相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分离杂质的环氧树脂加工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131)的内部装配有垂直设置有阀芯(1311),所述阀芯(1311)的外部通过螺杆(1312)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转把(1313),其中螺杆(1312)贯穿于开关阀(131)的内部与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分离杂质的环氧树脂加工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143)倾斜设置,所有过滤网(143)的所在位置均一一对应于杂质存储室入口(151)的所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分离杂质的环氧树脂加工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过滤网(143)由上到下的网格密度越来越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分离杂质的环氧树脂加工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筋(144)由内向外装配有若干处均匀分布的第一承载轴(1441),每处所述第一承载轴(1441)的上端对接固定于第一承托筋(141)的下表面,每处所述第一承载轴(1441)上嵌套有第一弹簧(1442),每处所述第一承载轴(1441)的下端两侧固定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引导筋(1443),所有所述第一引导筋(1443)位于开设在第一承载筋(144)内部的第一引导腔(1444)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分离杂质的环氧树脂加工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筋(145)由内向外装配有若干处均匀分布的第二承载轴(1451),每处所述第二承载轴(1451)的上端对接固定于第二承托筋(142)的下表面,每处所述第二承载轴(1451)上嵌套有第二弹簧(1452),每处所述第二承载轴(1451)的下端两侧固定有相互对称的第二引导筋(1453),所有所述第二引导筋(1453)位于开设在第二承载筋(145)内部的第二引导腔(145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伊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伊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180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