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金属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7747.2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5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硕;刘敬民;杨璐;赵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755 | 分类号: | B01J23/755;B01J33/00;A61K9/00;A61K9/14;A61K33/24;A61K47/32;A61P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张艳梅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金属 纳米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双金属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溶剂法,制备六边形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67;(b)采用离子置换法合成钴酸镍(NiCo2O4);(c)通过一步一步自组装模板法,制备NiCo2O4@PVP双金属纳米酶,可很好的模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并能有效的清除·OH。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制备的种具有氧空位的双金属纳米酶NiCo2O4包裹大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后,显著提高了纳米酶NiCo2O4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稳定性。纳米酶NiCo2O4@PVP可很好的模拟S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并能有效的清除·OH。纳米酶NiCo2O4@PVP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呈现负电性,且粒径300nm。纳米酶NiCo2O4@PVP并没有毒副作用,可以有效清除细胞中活性氧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酶的研究领域,涉及双金属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及催化应用。
背景技术
活性氧(ROS)主要包括的类型有超氧阴离子、一氧化氮、过氧化氢、羟基自由基和单线态氧分子等。低水平的ROS对于机体是必需的,信号转导,细胞的分化凋亡等生理学过程都需要ROS的参与,而过量的ROS就会通过氧化作用,对机体产生损伤。ROS的累积对机体来说就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引发更加严重的疾病产生。例如,过量的ROS会对DNA、蛋白质、脂类等大分子造成氧化损伤作用,还能诱导半胱天冬氨酸酶激活,导致细胞凋亡。目前已经报道,ROS至少与60种疾病相关。如在患帕金森病的患者体内,多巴胺活性降低。作为一种良好的金属离子螯合剂,多巴胺对Cu2+和Fe3+有很强的亲和力,多巴胺与金属离子结合后,能够减少这些金属离子通过芬顿反应产生ROS。但是多巴胺活性的降低会增加ROS的生成,从而会恶化帕金森病。此外,ROS还参与到糖尿病,癌症,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中。
纳米酶是指具有天然酶活性的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模拟酶,纳米酶既具有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又能模拟天然酶的高效催化功能。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成本低,耐受性强,稳定性高,易于长期储存,大规模生产等。截止目前为止,已报道有多种纳米材料具有天然酶的催化活性,这些纳米酶可以模拟GPXs,CAT,SOD,POD,蛋白酶,核酸酶等多种酶类。纳米酶在疾病诊断,抗氧化治疗,细菌清除和癌症治疗等多个方面成功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研究方法需求和领域空白,我们引入了双金属纳米酶。纳米酶是指具有天然酶活性的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模拟酶,纳米酶既具有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又能模拟天然酶的高效催化功能。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成本低,耐受性强,稳定性高,易于长期储存,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一些纳米酶可展现截然不同的催化活性,在酸性条件下,一些纳米酶可作为一种促氧化剂,产生ROS,促进细胞氧化凋亡。在中性条件下,这些纳米酶又可作为是抗氧化剂,清除ROS,缓解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由于纳米酶具有多种性质,因此可将其应用在不同领域,在肿瘤细胞中,纳米酶可以通过产生高活性的ROS,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
本研究采用以ZIF-67为模板,采用简单的离子置换法合成了NiCo层状双氢氧化物(LDH)。随后,将NiCo-LDH煅烧以制备NiCo2O4纳米粒子,构建了一种含有氧空位的双金属纳米酶,最后,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覆NiCo2O4纳米粒子,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和耐酸性。测定新合成纳米酶体外清除ROS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77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