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渡结构及其应用、双模谐振波导激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12132.0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5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袁斌;喻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P5/10 | 分类号: | H01P5/10;H01P3/12;H01P3/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文思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渡 结构 及其 应用 双模 谐振 波导 激励 方法 | ||
1.一种基于接地共面波导-矩形波导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矩形波导(1);
位于所述矩形波导(1)上的介质基板(3),其中,在所述介质基板(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涂敷金属层形成接地共面波导上接地层(4)和接地共面波导下接地层(2),所述接地共面波导上接地层(4)、所述介质基板(3)及所述接地共面波导下接地层(2)构成接地共面波导;其中,
所述接地共面波导下接地层(2)包括:耦合窗口(21)和设置在所述耦合窗口(21)内的U形膜片(22),该U形膜片(22)用于产生双谐振模式的波导传输信号;
所述介质基板(3)包括:多个第一通孔(31)和第二通孔(32),所述多个第一通孔(31)位于所述介质基板(3)上与所述矩形波导(1)的波导口(11)对应的外侧,所述第二通孔(32)位于所述多个第一通孔(31)的对称位置且所述U形膜片(22)的中心位置上方;
所述接地共面波导上接地层(4)包括:开路枝节(41),所述开路枝节(41)用于准TEM模式与TE10模式间的功率转换;其中,所述开路枝节(41)为圆形开路枝节或扇形开路枝节;
所述接地共面波导上接地层(4)还包括:与所述开路枝节(41)连接的传输线(42),该传输线(42)的末端用于将电磁波通过缝隙(43)耦合转换为所述矩形波导(1)的主传输模式;其中,所述U形膜片(22)较长的一边与所述波导口(11)的长边完全重合,且关于所述上接地共面波导(4)的传输线(42)对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窗口(21)与所述矩形波导(1)的波导口(11)尺寸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32)为金属化匹配通孔,该金属化匹配通孔用于调节该过渡结构的工作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膜片(22)产生的双谐振模式的频率与所述U形膜片(22)的宽度wi及两侧长度li呈负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铜层或金层构成。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渡结构的双模谐振波导激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矩形波导(1)上输入单模的传输信号;
所述单模的传输信号经过U形膜片(22)转换为双谐振模式的波导传输信号;
所述双谐振模式的波导传输信号依次经过介质基板(3)及接地共面波导上接地层(4)后输出。
7.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接地共面波导-矩形波导的过渡结构在太赫兹无线系统的射频前端上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21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PC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湿粘接屏障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