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智能拆解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2037.0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2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庄;曾亮;丁陶;夏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K9/62;G06T1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智能 拆解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智能拆解方法及装置,所述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基于获取的建筑物基本数据,建立建筑信息模型;步骤S2、将建筑信息模型导入至计算机核心模块,并基于各类结构件的材质信息建立拆解目标的备选数据库;步骤S3、在建筑信息模型中,选取需要拆解的目标对象,并为拆解对象定义拆解区域,确定缺陷辨识类别;步骤S4、拆解机具按照已定义的拆解区域,对行走轨迹进行预走位动作;利用激光探测装置智能化动态扫描,自动调整拆解坐标系统;步骤S5、执行拆解指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对建筑物的高效智能化拆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拆解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智能拆解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新建建筑体量最大的国家,目前我国已跃居全球最大建筑市场,然而我国乃至于全球许多先进国家,对建筑拆除后产生的废旧材料资源的预期、策划、处理等各环节均相对滞后,对建筑拆除资源化回收和再利用程度仍较低。
大量的拆除工作中不乏众多异型结构件、所处区域为狭小空间、拆除精度要求高,对拆除造成一定困难。而且传统拆除方法在拆除过程中经常无视建筑构配件损伤甚至损毁,使拆除工作面临技术逐渐落伍,且不可避免因此产生资源浪费,这都对智能拆解技术提出了要求,尽量实现有计划的选择性拆解,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建筑物智能拆解方法与装置,实现对建筑物的高效智能化拆解。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物智能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获取的建筑物基本数据,建立建筑信息模型;
步骤2、将建筑信息模型导入至计算机核心模块,并建立拆解目标的备选数据库;
步骤3、计算机核心模块在建筑信息模型中选取需要拆解的目标对象,并为拆解对象定义拆解区域,确定缺陷辨识类别;
步骤4、拆解机具按照已定义的拆解区域,对行走轨迹进行预走位动作;利用激光探测装置智能化动态扫描,自动调整拆解坐标系统;
步骤5、执行拆解指令。
优选地,所述建筑信息模型为二维建筑信息模型或三维建筑信息模型;所述建筑物基本数据包括外观和尺寸数据。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拆解目标的备选数据库中的数据包括温度区间、变形、材质参数预设值以及缺陷允许区间。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计算机核心模块为搭载有建筑信息模型、备选数据库以及可拓展使用的云服务平台的综合信息化平台。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计算机核心模块基于HCPS工作机理,具有数据融合及智能识别功能,可智能化地判定拆解范围、识别缺陷以及自动调整拆解坐标系统。
优选地,所述步骤4具体为:
拆解机具按照已定义的拆解区域,对行走轨迹进行预走位动作;
预走位过程中,激光自动探头通过信息传感,智能对比轨迹与已定义区域,判断拆解的范围合理性;
激光三向响应探头完成对比计算机模块预设坐标系统,利用三维坐标轴相对原理,智能判断空间合理性,并自动完成拆解机具的相对坐标调整,确定拆解动作的方向,并反馈至核心模块寻求下一步动作;
激光三向响应探头动态扫描并捕捉缺陷,根据预设参数和缺陷类别,智能比对缺陷允许区间,判断拆解的可行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20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