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尺度核壳结构铝基复材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1296.1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9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曾元松;刘雅菲;徐严谨;许慧;韩秀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2F1/12 | 分类号: | B22F1/12;B22F1/052;B22F1/16;B22F9/04;B22F3/14;B22F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尺度 结构 铝基复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跨尺度核壳结构铝基复材及制备方法。该方法中,首先纳米陶瓷颗粒的预分散,采用高速球磨法将预分散的粉末镶嵌在微米硬质陶瓷颗粒表面,以形成壳层结构;然后,将具有壳层结构的增强体粉体基元与铝合金基体粉末混合球磨均匀混合,以形成混杂增强复合合金粉,最后将混杂增强复合合金粉采用热压工艺处理获得跨尺度核壳结构铝基复材;本发明设计的跨尺度核壳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塑性匹配度低、复杂应力的传递效率低、制备过程增强体团聚的问题,平衡了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维持材料的塑性之间的矛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跨尺度核壳结构铝基复材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模量、高比强度的特点,适合飞机轻量化发展的应用需求。颗粒增强铝基复材制备技术容易掌握,生产成本低,具有各向同性的力学性能,具有明确的应用市场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目前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主要问题是材料的塑性难以满足塑性加工的需求,且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不能达标,导致后续加工工艺窗口窄、加工难度大、易产生微裂纹等缺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从开发到实际应用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对复合材料的多尺度结构调控和人工设计的研究较少,未能充分发挥韧性基体和陶瓷增强体两者优势。颗粒增强铝基复材的三大组成要素分别是陶瓷颗粒、铝及铝合金基体、二者界面。由于增强体和基体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在二者的界面处存在高应力集中,导致界面常为破坏的关键部位。在复合材料中添加纳米颗粒增强体,在起到纳米增韧效果的同时,会降低基体的本征塑性。且当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材增强体的含量超过5vol.%时,纳米增强体难以分散均匀,会产生较严重的增强体团聚的现象。
作为未来航空航天、汽车领域的主要结构件,必须进一步协调颗粒增强铝基复材的强塑性匹配,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人工设计自由度,可以通过设计增强体结构来强化增强体/基体界面,有效提高复杂应力的传递效率,目前亟需要设计一种强塑性匹配合理,具有较好综合力学性能的新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跨尺度核壳结构铝基复材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塑性匹配度低、复杂应力的传递效率低、制备过程增强体团聚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跨尺度核壳结构铝基复材的制备方法包括:
S1:纳米陶瓷颗粒的预分散:将纳米级SiC颗粒以及百纳米尺寸级别Al粉进行预分散;
S2:壳层结构的包覆:采用高速球磨法将S1中预分散的粉末镶嵌在微米硬质陶瓷颗粒表面,以形成壳层结构;
S3:低速球磨混合:将具有壳层结构的增强体粉体基元与铝合金基体粉末混合球磨均匀混合,以形成混杂增强复合合金粉;
S4:热压烧结工艺,将混杂增强复合合金粉经热压烧结工艺处理,以获得跨尺度核壳结构铝基复材。
其中,S1中,采用小行星式球磨机,以转速为200-320r/min,球磨时间为2-4小时,使纳米硬质SiC颗粒去团聚,与柔性Al粉均匀混合。
其中,S2中,采用600-1200r/min的转速进行高速球磨,球磨环境为无水乙醇液态环境,球磨时间为30min,将混合后的粉体浆料置于干燥箱中,在80℃温度下烘干8h得到具有壳层结构的增强体粉体基元。
其中,S3中,在具备壳层结构的增强体粉末基元中加入70μm-100μm2009Al合金粉以250-300r/min的转速混合3-5h,取出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以80℃烘干后,得到试验用混杂增强复合合金粉,储存于真空罐中,用于热压烧结。
其中,S4中,将球磨后S3中的混杂增强复合合金粉在氩气保护下装入设定尺寸的石墨模具中密封,再将密封后的模具进行冷压成型,最后将冷压后的模具放入真空热压烧结炉中进行热压烧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12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