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节段式钢桁梁桁架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0647.7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01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田心;黄细军;郑晗;周健鸿;杨学齐;陈志涛;方绪镯;薛智波;彭凌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3;E01D6/00;E01D21/0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彭程程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技术 段式 钢桁梁 桁架 设计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节段式钢桁梁桁架设计方法,涉及桥梁设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桥梁的桁架形式、以及该桁架形式中各构件的截面信息,对具有不同截面信息的截面进行编号,生成以截面编号为索引的截面数据库;根据桥梁的线路中心线和桁架节间长度,生成桁架所有节点,连接相应节点,生成桁架系统线;按施工吊装节段将桁架系统线打断,以打断后的每个节段作为一个节段系统线;对每个节段系统线中的每个构件系统线赋予对应的截面编号,生成每个构件系统线对应的构件模型,进而生成桁架BIM模型;由桁架BIM模型生成二维图纸和每个节段的工程数量表。本申请,可保证桁架BIM模型、二维图纸和工程数量表采用同一数据源,保证设计质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节段式钢桁梁桁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铁两用大跨度桥梁中,常用的主梁形式为整节段钢桁梁,而桁架构件是其主要受力部位。整节段钢桁梁即全焊接整节段钢桁梁,其长度通常为一个桁架节间或两个节间长度。
在钢桁梁桁架的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又要考虑结构的经济性,因此桁架构件的形式多样,主要有箱型截面、工字型截面、王字形截面,同时每种截面的板件对齐方式、板厚、加劲肋布置都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其截面数量众多,二维图纸绘制工作量巨大;且二维图纸和工程数量表之间,不同图纸之间,以及不同视图之间均不相互关联,极易出现设计疏漏或前后矛盾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节段式钢桁梁桁架设计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二维图纸绘制工作量巨大、以及极易出现设计疏漏或前后矛盾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整节段式钢桁梁桁架设计方法,其包括步骤:
基于桁架有限元计算模型确定桥梁的桁架形式、以及该桁架形式中各构件的截面信息,并对具有不同截面信息的截面进行编号,生成以截面编号为索引的截面数据库;上述截面信息包括截面形式和截面尺寸数据;
根据上述桥梁的线路中心线和桁架节间长度,生成桁架所有节点,进而基于上述桁架形式,连接相应节点,生成桁架系统线;每两个节点的连接线为一个构件系统线;
按施工吊装节段将上述桁架系统线打断,并以打断后的每个节段作为一个节段系统线;
对每个节段系统线中的每个构件系统线赋予对应的截面编号,并基于上述截面数据库,生成每个构件系统线对应的构件模型,进而生成桁架BIM模型;
由上述桁架BIM模型生成二维图纸和每个节段的工程数量表;上述二维图纸包括所需的立面图、平面图和剖面图。
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上述桥梁的线路中心线和桁架节间长度,生成桁架所有节点,具体包括:
将上述线路中心线向上或向下偏移一定距离得到上弦杆中心线;
以上述上弦杆中心线的中点为一个上弦杆节点,再向两端每隔桁架节间长度的直线距离确定一个上弦杆节点,得到上弦杆节点集合;
将上述上弦杆中心线向下偏移桁架高度,得到下弦杆中心线,并将每个上述上弦杆节点沿其法向方向向上述下弦杆中心线投影,得到每个下弦杆节点,作为下弦杆节点集合;
上述桁架所有节点包括上弦杆节点集合和下弦杆节点集合。
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桁架形式,连接相应节点,生成桁架系统线,具体包括:
分别对上述上弦杆节点集合和下弦杆节点集合中的节点进行排序;
基于上述桁架形式和各节点的排序序号,连接相应节点,生成桁架系统线。
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截面数据库,生成每个构件系统线对应的构件模型,进而生成桁架BIM模型,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06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