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编间隔织物基水上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9165.X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9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马丕波;马蕴潼;刘帅;刘乐乐;蒋高明;陈超余;丛洪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 |
代理公司: | 无锡承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73 | 代理人: | 肖昂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隔 织物 水上 | ||
本发明涉及水上浮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编间隔织物基水上浮床,包括框体和床体,所述框体与床体的形状与尺寸相匹配,所述床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框体的内部,所述床体为经编间隔织物,所述经编间隔织物包括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和间隔丝,所述第一织物层位于第二织物层的上方,所述间隔丝位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中间。本发明以经编间隔织物为载体将水生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有机结合,形成组合式水上浮床,经编间隔织物的网状结构能够固定和保护植物,而且能较好的控制植物密度,间隔丝大的比表面积给植物的根部和微生物提供了足够的附着位点,使其在织物表面与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加快了对污水中物质的吸附与分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上浮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编间隔织物基水上浮床。
背景技术
水环境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废水排放呈指数型增长,地表水、湖泊、河流等水环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居高不下,水环境污染修复问题亟待解决。水上浮床是采用原位修复治理技术,使浮床里的植物和生物膜载体中的微生物的综合作用抑制藻类繁殖、降低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进行水质净化,并且可将植物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排列整齐,提高观赏性。
现有技术中的水上浮床的主体结构包括浮床框体、浮床床体、浮床基质或人工填料、浮床植物,目前使用较多的框体为成型环保的聚乙烯材料;床体大多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虽然浮力大、轻便稳定但属于白色污染物,环境安全性差,而且浮床遮光性过大,抑制了水体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利于生态的稳定性;基质或填料主要的功能是固定植物以及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点,应用较多的为椰子纤维、海绵和生物绳等,海绵的吸水性过强,容易加重床体的重量使其下沉,且体积大小不够稳定不利于微生物的附着,椰子纤维具有可降解性,但加工困难,生物绳填料中纤维多且密集不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编间隔织物基水上浮床,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浮床载体填料不够环保,不利于生态稳定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经编间隔织物基水上浮床,包括框体和床体,所述框体与床体的形状与尺寸相匹配,所述床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框体的内部,所述床体为经编间隔织物,所述经编间隔织物包括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和间隔丝,所述第一织物层位于第二织物层的上方,所述间隔丝位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中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经编间隔织物为床体,其重量轻,具有适当的浮力,耐久性好,污染小,有较好的抗冲击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框体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相邻的所述框体采用热熔法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需进行打孔连接框体和配重材料,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聚乙烯框体的韧性、抗冲击性好,可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织物层为经缎组织和经平组织结合形成的六边形网眼结构,所述第二织物层为经缎组织形成的菱形网眼结构,所述间隔丝为聚酯纤维单丝。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框体设置有自锁式尼龙扎带,所述自锁式尼龙扎带穿过所述经编间隔织物的网眼将所述框体与床体固定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经编间隔织物上设置有多个重物,所述重物通过与所述网眼固定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织物层和间隔丝上黏附有微生物。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中间的空隙空间投放有滤食性贝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91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