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吹微缆、其制备方法及气吹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7575.0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9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山;黄俊;吴帆;楚一帆;罗俊超;杨向荣;祁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武汉臻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3 | 代理人: | 周磊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吹微缆 制备 方法 施工 | ||
1.一种气吹微缆,包括中心加强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强芯(2)为空心结构,并且该中心加强芯(2)的内腔作为气吹通道以用于气吹;所述中心加强芯(2)的内壁的粗糙度大于该气吹微缆的外护套(8)外壁的粗糙度,以提升气吹的牵引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强芯(2)的内空占比为23%~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接在该气吹微缆的外护套的一端的、用于安装到气吹机上的密封轴承,该密封轴承的内腔与所述中心加强芯(2)的内腔连通,以便气吹机朝所述中心加强芯(2)的内腔吹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吹微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强芯(2)包括空心的芯管以及设置在所述芯管的管壁上的加强件(1),所述加强件(1)的轴向与所述芯管的轴向一致,所述加强件(1)凸出所述芯管的内壁并且不超出所述芯管的外壁;
所述芯管的横截面的外边缘和所述加强件(1)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两个所述加强件(1)的横截面的圆心的连线记为l,l经过芯管的横截面的外边缘的圆心。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气吹微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中心加强芯(2)的生产:将加强件(1)分别穿过挤塑机机头的模芯(9)上的开孔(91),模芯(9)内吹气以用于形成芯管的内腔,高分子材料在模芯(9)的外侧流动并附在加强件(1)上形成芯管,芯管与加强件(1)共同形成空心的中心加强芯(2);
2)真空定径:让中心加强芯(2)通过真空定径装置的真空定径套,通过真空定径套保证中心加强芯(2)的外径和椭圆度达到设定要求,然后将中心加强芯(2)盘储在第一绕线盘上;
3)光缆子单元生产:光纤束(4)从第二绕线盘放出,涂覆纤膏(5)后进入挤塑机,挤塑机成型出套管(6)套在光纤束(4)上,套管(6)、纤膏(5)和光纤束(4)共同形成光缆子单元,然后将光缆子单元盘储在第三绕线盘上;
4)缆芯生产:中心加强芯(2)从第一绕线盘放出并且多根光缆子单元从第三绕线盘放出,中心加强芯(2)上放阻水纱(3),光缆子单元以绞合的方式按照设定的绞合节距包覆在中心加强芯(2)周围,在光缆子单元上包覆芳纶纱(7),以此方式形成缆芯,缆芯盘储在第四绕线盘上;
5)外护套(8)生产:测试合格的缆芯从第四绕线盘放出,缆芯上放阻水纱(3),然后通过挤塑机形成包覆在缆芯周围的外护套(8),外护套(8)和缆芯共同形成所述气吹微缆。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气吹微缆的气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盘储在绕线盘上的气吹微缆(103)的内端和外端分别从绕线盘上放出设定长度,所述气吹微缆(103)的外端用于在气吹管道内行进,所述气吹微缆(103)的内端设置密封轴承(102);
2)让密封轴承(102)的位置超出工字绕线盘(101)的端部侧板,然后将密封轴承(102)密封安装在气吹机上,并使密封轴承(102)的中心线与工字绕线盘(101)的中心线同轴布置;
3)工字绕线盘(101)旋转来对气吹微缆(103)进行放线,气吹机吹出的气流经过密封轴承(102)的内腔后流入中心加强芯(2)的内腔,从而推动气吹微缆(103)的外端在气吹管道内行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吹微缆的气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吹微缆(103)的外侧也采用另一台气吹机进行气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吹微缆的气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吹微缆(103)用于伸入气吹管道的一端安装有堵头,以用于封堵中心加强芯(2)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吹微缆的气吹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心加强芯(2)的内部气吹的气压不超过12ba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75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