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部花菁类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6576.3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9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葛景园;马尧庚;陈忠研;陈静;黄文静;陈玉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1/08 | 分类号: | C07D401/08;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朱海晓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部花菁类 荧光 探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制备以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部花菁类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部花菁类荧光探针,其可用于溶剂极性的检测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检测诊断,检测过程简单、方便、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制备以及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部花菁类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约占总人口的25%。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容易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实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脂肪细胞内脂肪累计过多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B超成像实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但受限于声学成像的限制,其分辨率较低。相比之下,荧光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实时原位追踪和分辨率高等优点,因此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报道的脂肪肝成像荧光探针发射波长多处于可见光区,成像深度浅,成像结果容易受生物体自发荧光干扰。而且传统的脂肪肝成像探针多数是强度变化型探针,单一波长的变化容易受探针局部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开发近红外、比例计量型荧光探针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部花菁类荧光探针、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部花菁类荧光探针,其化学式结构如下:
如上所述的部花菁类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所述部花菁类荧光探针为化合物5与1,4-二甲基吡啶碘化物、哌啶溶解在乙醇中反应得到的;
化合物5的化学式结构如下:
化合物5与1,4-二甲基吡啶碘化物、哌啶溶解在乙醇中加热至回流反应。
所述化合物5为化合物2和化合物4溶解在甲苯和乙酸的混合物中反应得到;
化合物2的化学式结构如下:
化合物4的化学式结构如下:
所述化合物2为环己酮与三氯氧化磷在二氯甲烷和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
所述化合物2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在-20-0℃条件下,在二氯甲烷和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中添加三氯氧化磷,搅拌,然后加入环己酮,加热至60-100℃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倒入冰水中过夜,过滤产物,用石油醚和冷水洗涤,得到化合物2。
所述化合物4为2,3,3-三甲基-吲哚和碘乙烷,溶解在甲苯中,加热至回流反应得到。
化合物2和化合物4溶解在甲苯和乙酸的混合物中,加热至100-120℃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加水淬灭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然后用硅胶柱纯化得到化合物5。
如上所述的部花菁类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溶剂极性的应用。
如上所述的部花菁类荧光探针在制备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产品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供的部花菁类荧光探针,其可用于溶剂极性的检测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检测诊断,检测过程简单、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图1是化合物5的1H NMR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65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