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酪蛋白抗酶解能力、降低致敏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5464.6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7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邓云;周学府;郑远荣;钟宇;王丹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21/00 | 分类号: | C12P21/00;C07K14/47;C07K1/14;C07K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蛋白 抗酶解 能力 降低 致敏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酪蛋白抗酶解能力、降低致敏性的方法,使汉麻籽蛋白与酪蛋白通过转谷氨酰胺酶交联,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酪蛋白与汉麻籽蛋白的混合溶液;(2)向酪蛋白与汉麻籽蛋白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转谷氨酰胺酶,进行交联反应,得到经交联的酪蛋白溶液;(3)将经交联的酪蛋白溶液置于3‑5℃环境中,终止交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工艺步骤简单,充分利用汉麻籽蛋白这一新型食品资源,实现汉麻籽蛋白替代酪蛋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酪蛋白致敏性并提高其抗酶解能力,有利于提升酪蛋白在食品和制药领域中对敏感物质的递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牛乳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酪蛋白抗酶解能力、降低致敏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酪蛋白作为牛奶中最主要的蛋白质,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动物蛋白,约占牛奶蛋白的80%左右,由αs1-、αs2-、β-和κ-酪蛋白组成,分子量在19-24KDa之间,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并且酪蛋白具有作为载体的潜力,可用于食品和制药行业敏感物质的递送。但牛乳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八大过敏原之一,大约有2%~6%的婴幼儿对牛奶过敏,成人中的过敏人数也达0.1%~0.5%。牛奶中含有超过20种可引起过敏反应的蛋白质过敏原。除β-乳球蛋白外,酪蛋白是牛奶中的主要过敏原,其中αs1-酪蛋白致敏性最强,牛奶过敏人群中约有65%对αs1酪蛋白过敏。
目前,可通过一些物理、化学手段对蛋白进行改性,破坏牛乳蛋白的三维结构,从而改变蛋白的过敏性。这种改性方法包括:加热、远红外、超高压、糖基化等。但上述物理方法操作复杂、能耗高,化学改性后的产品存在食用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酪蛋白抗酶解能力、降低致敏性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提高酪蛋白抗酶解能力、降低致敏性的方法,使汉麻籽蛋白与酪蛋白通过转谷氨酰胺酶交联。
用低敏植物蛋白替代乳蛋白为降低牛乳致敏性最直接且简便的方法。汉麻籽蛋白来源与工业汉麻籽,是一种未被充分利用的优质蛋白质资源,被认为是酪蛋白理想替代品,其主要由70%左右的麻仁球蛋白和30%左右的白蛋白组成。汉麻籽蛋白具有丰富的氨基酸组成,包含所有必需氨基酸(EAA)。其中含有较多的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且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汉麻籽蛋白中远高于酪蛋白和大豆蛋白的精氨酸/赖氨酸比(4.7-6.1)决定其具有降低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风险的功效。在大麻蛋白中观察到的EAA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显著高于大豆蛋白,表明汉麻籽蛋白具有优越的氨基酸模式。并且据报道,汉麻籽蛋白的必须氨基酸指数(80)也显著高于其他植物蛋白,例如板栗蛋白(76-79)、藜麦种子蛋白(79)。除此之外,汉麻籽蛋白几乎没有致敏性且抗营养因子含量极低。因此用汉麻籽蛋白替代酪蛋白不仅能降低牛乳致敏性,也符合动物蛋白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优选地,所述的酪蛋白为牛乳酪蛋白;所述的转谷氨酰胺酶来源于微生物,酶活为140U/g。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汉麻籽蛋白的提取、酪蛋白和汉麻籽蛋白混合溶液配制、交联反应、终止交联。
优选地,所述的提高酪蛋白抗酶解能力、降低致敏性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酪蛋白与汉麻籽蛋白的混合溶液;
(2)向酪蛋白与汉麻籽蛋白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转谷氨酰胺酶,进行交联反应,得到经交联的酪蛋白溶液;
(3)将经交联的酪蛋白溶液置于3-5℃环境中,终止交联。
优选地,所述的汉麻籽蛋白通过碱溶酸沉法制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汉麻籽蛋白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经粉碎后汉麻籽中添加正己烷进行脱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54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