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置偏振片组件和摄像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4015.X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0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袁永达;牛晓芳;李继猛;贺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3/55 | 分类号: | H04N23/55;H04N23/75;G02B7/00;G02B27/28;G03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潘平 |
地址: | 31005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置 偏振 组件 摄像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置偏振片组件和摄像机装置,上述外置偏振片组件包括固定座、旋转支架、第一驱动组件和偏振片。上述偏振片固定安装于旋转支架。上述固定座包括旋转轴,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偏振片。上述旋转支架安装于旋转轴。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支架相对旋转轴转动。上述外置偏振片组件和摄像机装置能够对偏振片的旋转角度进行调节,防止抓拍图像中红绿灯区域发生曝光过度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置偏振片组件和摄像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智能交通领域,交通电警摄像机主要用于对机动车的违法行为抓拍,例如机动车闯红灯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红绿灯的亮度高于环境亮度,电警摄像机在抓拍图像时会出现抓拍的车辆图像清晰,但抓拍图像中的红绿灯会出现曝光过度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置偏振片组件和摄像机装置,以减少摄像机在拍照时,图像中出现局部曝光过度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置偏振片组件包括固定座、旋转支架、第一驱动组件和偏振片。偏振片固定安装于旋转支架。上述固定座包括旋转轴,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偏振片。上述旋转支架安装于旋转轴。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支架相对旋转轴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外置偏振片组件可以安装于摄像机,摄像机中安装了内置偏振片。外置偏振片组件能够对偏振片的旋转角度进行调节,从而调节入射光线经过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和经过内置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进而对入射光线强度进行调节。外置偏振片组件可以抑制摄像机拍照时部分区域曝光过度。将上述外置偏振片组件与交通电警摄像机组装,能够达到抑制抓拍图像中红绿灯曝光过度的现象的发生。上述第一驱动组件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控制。根据图像中红绿灯的曝光过度情况,控制第一驱动组件来调整偏振片的旋转角度,从而对入射光线强度进行精准调节。
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旋转支架具有旋转轴孔,旋转轴孔套设于旋转轴,上述旋转支架包括从动齿,从动齿沿所述旋转轴孔的中心排布。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齿,驱动齿与从动齿啮合并驱动旋转支架相对旋转轴转动。第一驱动组件结构紧凑,使得上述外置偏振片组件的体积较小。
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固定座可以包括限位柱,限位柱的轴向的延伸方向与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平行,旋转支架具有限位槽,限位柱插入限位槽,限位槽用于限制旋转支架的旋转角度。在旋转支架旋转过程中,限位柱和限位槽对旋转支架的旋转角度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旋转支架旋转角度过大,碰撞到周围的其他组件。
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沿旋转轴孔对称设置,限位柱包括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第一限位柱插入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柱插入第二限位槽。上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对称设置,能够使旋转支架受力平均,在旋转过程中更加平稳。
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固定座可以包括底座、升降支架和第二驱动组件。上述升降支架滑动安装于底座,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升降支架沿第一方向升降。上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侧板,侧板安装于底板。上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并且第一方向垂直于底板。旋转轴位于升降支架。上述升降支架带动旋转支架沿第一方向滑动,从而调整偏振片在第一方向的位置。使偏振片只遮挡曝光过度区域,抑制图像过曝。
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齿条,齿条滑动安装于底座朝向升降支架的一侧,第二电机固定安装于底座,第二电机驱动齿条沿第二方向滑动,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上述齿条包括导向面,导向面设置于齿条背离底座的一侧,导向面与第二方向具有锐角夹角,升降支架与导向面相抵且沿导向面滑动。上述第二电机和齿条结构紧凑,能够减小外置偏振片组件整体的体积。
在可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底座可以包括复位件,复位件安装于底座与升降支架之间,用于驱动升降支架靠近底座,使升降支架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40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