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F精炼炉炉盖积渣在线的清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02681.X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0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廖扬标;潘艳华;王书鹏;吴义强;王彦林;刘东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F27D2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f 精炼炉 炉盖积渣 在线 清理 方法 | ||
一种LF精炼炉炉盖积渣在线的清理方法:经转炉冶炼后出钢;LF炉精炼,在该阶段的操作及控制:将LF精炼炉炉盖下降至距离钢水罐口≤50mm;在氩气保护下对钢水电加热:当加热至温度不低于1580℃时,将氩气流量降低至不超过50NL/min,且将电弧电流降至24000~28000A;当加热区出现白光时,再继续加热2~6min后停止加热;C、调整电极位置;进行下工序。本发明能使LF精炼炉炉盖上的积渣由原来的每月要四次人工进行停机清理,每次清理需要3小时左右实现了在线处理,提高生产效率至少1.5%;当冶炼的钢种要求为低碳、低硅、低硫时,能减少因炉盖渣原因造成成分超标改钢的问题;在冶炼不同钢种时,加快了LF精炼炉炉盖切换,为下一炉的冶炼争取了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水的冶炼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利用LF精炼炉在精炼过程中还能对炉盖积渣进行在线自清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调整钢液温度是LF炉主要任务之一。LF炉通过造合适的熔渣和选择匹配的弧流弧压,使加热过程电弧能掩埋在渣层中,从而获得高热效率。在电气上可对电弧的电压和电流进行较好的控制,使得升温速度的控制精度强于化学加热方法。目前,LF精炼炉已是国内钢厂必备的炼钢工艺装备。
LF炉炉盖积渣来源有:加热过程电弧对钢渣的冲击、加入材料产生的粉尘,这些物质在炉盖上长时间聚集形成炉盖积渣。LF过程钢液是靠电弧的高温来加热的,电弧是一种高温高速的气体射流,对熔池造成冲击,在冲击点处造成一个凹坑,凹坑深度与弧压弧流有关系,弧流在20-85KA的范围内时,凹坑深度/弧流平均为3mm/KA,目前钢包炉操作弧流在20-28.8KA之间,这样冲击凹坑深度达60-90mm,电极加热时,凹坑处会出现裸露的钢液面。当渣量较少,特别是精炼前期渣成块或较生时,电弧直击钢水,发出噼里啪啦的异响,钢液和炉渣弹射至炉盖上。同时,LF炉加热过程中由于强电弧作用,熔渣分解出挥发物,加入合金、增碳剂、造渣材料时带入杂质,喂入钙线时钢液的剧烈翻腾产生粉尘。这些物质在LF炉持续作业过程中逐渐黏附在炉盖上,使炉盖渣逐渐加厚。
炉盖积渣危害:
1)当积渣达到一定量时,自重力接近或大于提升力,炉盖提升缓慢或失去提升功能,可能导致LF炉停产;
2)炉盖积渣组成复杂,可能含有钢、脱硫渣等有害杂质,会增加冶炼钢水的C、S、Si等元素含量,导致成分超标;
3)炉盖积渣存在随时垮塌的风险,对相关作业人员存在安全风险。
目前,炉盖积渣处置主要采取的两种方法,即:一是调整弧压弧流,造渣埋弧。其只能降低清理频次,以及炉盖积渣的速度,但炉盖上积渣仍存在需要人工进行停机清理的问题;二是间歇停机对炉盖积渣人工进行清理,停机后对热态渣打水冷却,再用风镐等工具打击积渣,运走掉落在渣道的渣块,每次清理不仅需耗时2-3小时导致生产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相对对炉盖的损伤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既不影响生产,还能使LF炉炉盖积渣实现在线自清理,提高生产效率至少1.5%,且无需人工清理积渣就能使LF炉炉盖积渣得到清理的LF精炼炉炉盖积渣在线自清理的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一种LF精炼炉炉盖积渣在线的清理方法,其在于:其步骤:
1)经转炉冶炼后出钢,并控制钢液面距离钢水罐口300~600mm,控制钢水罐罐口上渣的厚度不超过50mm;
2)进行LF炉精炼,在该阶段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及控制:
A、将LF精炼炉炉盖下降至距离钢水罐口≤50mm;
B、在氩气保护下对钢水进行电加热,氩气流量控制在150-250NL/min:当加热至温度不低于1580℃时,进行以下参数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26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