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囊造粒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1732.7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7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斌;祝梁;金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益思特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兴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8 | 代理人: | 谈敏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囊造粒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囊造粒系统,包括:进料模块、多个气体预处理装置、造粒装置、淀粉仓、流化床、旋转筛、分离回收模块和控制模块。本发明结构简单,设置气体预处理装置对造粒需要用的气体进行预处理,设置分离回收模块对加工所用的原料和成品进行分离和回收,提高淀粉利用率,避免淀粉粉末造成粉尘污染,控制模块对进料模块、多个气体预处理装置、造粒装置、淀粉仓、流化床、旋转筛和分离回收模块进行综合控制,使整个生产过程安全可靠,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粒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囊造粒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微囊造粒是一种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成膜材料把液体或固体药物包嵌形成直径100-5000微米的微小胶囊颗粒的技术。制备微囊颗粒的过程称为微型包囊技术,简称微囊化,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药、饲料、化妆品等领域。目前大部分微囊造粒系统是直接采用各种造粒设备进行直接造粒,缺乏对各个设备之间的控制,缺少过程控制导致造粒后成品质量不均,无法做到标准化,大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微囊造粒系统及控制方法,该微囊造粒系统具有对造粒过程进行综合控制,以提升产品均匀性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囊造粒系统,包括:进料模块,所述进料模块用于输送液体料;多个气体预处理装置,所述气体预处理装置用于对气体进行预处理;造粒装置,所述造粒装置的进料端和下出料端均连接有气体预处理装置,所述造粒装置与所述进料模块相连通,以接收所述液体料进行造粒,从而形成微囊颗粒;淀粉仓,所述淀粉仓与所述造粒装置相连通,以向所述造粒装置输送淀粉粉末;流化床,所述流化床连接有多个所述气体预处理装置,所述流化床与所述造粒装置相连通,以对所述微囊颗粒进行干燥;旋转筛,所述旋转筛设于所述造粒装置的下出料端,所述旋转筛用于分离所述微囊颗粒和所述淀粉粉末,所述旋转筛分别连通所述流化床和所述淀粉仓;分离回收模块,所述造粒装置和所述流化床均与所述分离回收模块相连通,所述分离回收模块用于对所述微囊颗粒和所述淀粉粉末进行分离和回收;控制模块,所述进料模块、多个所述气体预处理装置、所述造粒装置、所述淀粉仓、所述流化床、所述旋转筛和所述分离回收模块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设置气体预处理装置对造粒需要用的气体进行预处理,设置分离回收模块对加工所用的原料和成品进行分离和回收,避免淀粉粉末造成粉尘污染,控制模块对进料模块、多个气体预处理装置、造粒装置、淀粉仓、流化床、旋转筛和分离回收模块进行综合控制,使整个生产过程安全可靠,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料模块包括:储罐、液体过滤器、供料泵和电磁流量计,所述储罐、所述液体过滤器、所述供料泵和所述电磁流量计沿所述液体料的输送方向依次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气体预处理装置包括:一级过滤器、表冷器、鼓风机、蒸汽加热器和二级过滤器,所述一级过滤器、所述表冷器、所述鼓风机、所述蒸汽加热器和所述二级过滤器沿气体的输送方向依次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分离回收模块包括:一号旋风分离器,所述一号旋风分离器的进料端与所述造粒装置的上出料端相连,所述一号旋风分离器的上端与二号布袋除尘器相连;二号旋风分离器,所述二号旋风分离器的进料端与所述流化床相连,所述二号旋风分离器的上端与三号布袋除尘器相连,所述二号旋风分离器的下端与所述淀粉仓相连。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分离回收模块还包括:一号缓存仓,所述二号布袋除尘器的下端和所述三号布袋除尘器的下端均与所述一号缓存仓的进料端相连,所述一号缓存仓的下端连通所述淀粉仓;一号布袋除尘器,所述一号布袋除尘器接入所述旋转筛和所述淀粉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益思特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益思特干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17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