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护线套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35094.4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2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G3/22 | 分类号: | H02G3/22;H01B17/58;B60R16/02;F16L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尹洪波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护线套 | ||
本公开的一方式提供一种能抑制大型化并且抑制止水性能的降低的护线套。按照本公开的一方式的护线套(20)具备:环形的安装部(21),固定于车身面板(11)中的插通孔(12)的周围部分;和筒状的应力吸收部(22),具有从安装部(21)的内周缘部向轴方向(X1)的一方侧延伸的筒状的侧壁(41)、及在筒状的侧壁(41)的顶端将筒状的侧壁(41)局部地封闭的底壁(42)。护线套(20)进一步具备筒状的插通部(23、24),插通部(23、24)与底壁(42)设置成一体,并且将插通于插通孔(12)的线束(13、14)的外周覆盖。安装部(21)具有与车身面板(11)中的插通孔(12)的周围部分紧密贴合的环形的密封部(31)。侧壁(41)具有可挠性。插通部(23、24)在应力吸收部(22)的内侧从底壁(42)朝向侧壁(41)的基端侧的突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护线套。
背景技术
以往,在线束在设置于车身面板的插通孔中插通的情况下,为了进行插通孔中的止水,有时使用护线套。这样的护线套具备环形的安装部和筒状的插通部,安装部固定于车身面板中的插通孔的周围部分,插通部与线束的外周面接触而将该线束的外周覆盖。并且,安装部具有环形的密封部,密封部与车身面板中的插通孔的周围部分或者插通孔的内周面紧密贴合。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护线套具有可挠部,该可挠部以将安装部与插通部之间封闭的方式连结该安装部和该插通部。可挠部从插通部的轴方向的两端部中、在护线套安装于车身面板时成为车身面板侧的一端部遍及安装部的内周缘部而设置。进一步地,可挠部通过一个褶构成,所述褶在护线套安装于车身面板的状态下形成向与车身面板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山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102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线束有时以相对于插通孔倾斜的状态插通于该插通孔。另外,在车辆中,有时线束的配置位置产生误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护线套中,有时插通部相对于安装部在安装部的轴方向被较大地拉伸,或者插通部相对于安装部较大地倾斜。于是,仅以连结部不能吸收伴随插通部的姿势变化或位置变化的应力,有可能连安装部也变形。当安装部变形时,有可能在安装部与车身面板之间产生间隙。当在安装部与车身面板之间产生间隙时,有可能水从该间隙浸入,因此担忧护线套的止水性能降低。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护线套中考虑到如下:通过使可挠部具有的褶的数量增加,从而在可挠部吸收由于插通部相对于安装部的相对移动而产生的更大的应力。但是,当形成为可挠部具有在与安装部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排列的多个褶的结构时,则护线套在与安装部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大型化。在车辆中,因为用于配置护线套的空间受限,所以护线套大型化不好。因此,期望抑制护线套的大型化并且抑制该护线套的止水性能的降低。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能抑制大型化并且抑制止水性能的降低的护线套。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护线套具备:环形的安装部,固定于具有插通孔的装配对象中的所述插通孔的周围部分;筒状的应力吸收部,具有从所述安装部的内周缘部向所述安装部的轴方向的一方侧延伸的筒状的侧壁、及在所述筒状的侧壁的顶端将所述筒状的侧壁局部地封闭的底壁;以及筒状的插通部,与所述底壁设置成一体,并且与插通于所述插通孔的线束的外周面接触而将所述线束的外周覆盖,所述安装部具有与所述装配对象中的所述插通孔的周围部分或者所述插通孔的内周面紧密贴合的环形的密封部,所述侧壁具有可挠性,所述插通部在所述应力吸收部的内侧从所述底壁朝向所述侧壁的基端侧突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护线套,能抑制大型化并且抑制止水性能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中的安装于车身面板的护线套的剖视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中的护线套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350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