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粗糙化镀镍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09900.0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1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堀江慎一郎;堤悦郎;小柳利文;吉冈兴;高野杏子;小幡骏季;原田聪子;桂启志;上野美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钢钣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5D5/16 | 分类号: | C25D5/16;C25D3/12;C25D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罗巴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6 | 代理人: | 项军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粗糙 化镀镍板 | ||
提供一种粗糙化镀镍板,其在金属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由多个镍突起物形成的粗糙化镍层作为最表层,由通过聚焦离子束加工观察装置(FIB‑SEM)观察粗糙化镍层的各高度位置的状态时的、镍占有率的变化比率的绝对值为规定以下、从高度方向上的前述粗糙化镍层的基端位置向表面侧2.0μm的高度位置处的、镍占有率和镍突起物的存在个数为规定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最表层具有粗糙化镍层的粗糙化镀镍板。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构成电池的构件、构成电子相关设备的构件,已使用有镀镍钢板。这种镀镍钢板中,与其他构件接合的情况下,在改善密合性的观点上,已知有控制镀镍钢板的表面结构的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表面处理钢板,其是在钢板上形成具有控制为颗粒密度:2~500个/μm2、平均粒径:0.05~0.7μm的微细结构的镀镍层而成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853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表面处理钢板中,根据与表面处理钢板接合的构件例如薄膜、涂膜等构件的种类、接合方法,而有时与其他构件的密合性不充分,要求密合性进一步改善。
针对于此,为了改善与其他构件的密合性,还考虑了通过粗糙化镀覆而形成镀镍层的方法,但本发明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可以通过粗糙化镀覆而形成粗糙化镀镍层来改善对其他构件的密合性,但是另一方面,存在接合界面有时会发生液体渗透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镀层对基材的密合性、以及对其他构件的密合性优异、且与其他构件接合时的耐液体渗透性(接合界面处的液体渗透的抑制、耐漏液性)优异的粗糙化镀镍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根据下述的第1观点、第2观点的粗糙化镀镍板,可以得到镀层对基材的密合性、以及对其他构件的密合性优异、且与其他构件接合时的耐液体渗透性优异的粗糙化镀镍板,至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根据本发明的第1观点,提供一种粗糙化镀镍板,其在金属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由多个镍突起物形成的粗糙化镍层作为最表层,
对于前述粗糙化镀镍板,进行基于聚焦离子束加工观察装置(FIB-SEM)的测定,由通过前述聚焦离子束加工观察装置得到的拍摄图像,测定各高度位置处的、前述粗糙化镍层的状态时,
从镍占有率为90%的高度位置DNi90%至镍占有率为50%的高度位置DNi50%之间的、镍占有率的变化比率相对于高度变化的绝对值Crate(Ni90%_Ni50%)为65%/μm以下,
从高度方向上的前述粗糙化镍层的基端位置向表面侧2.0μm的高度位置处的、镍占有率C2.0为15%以上,
从前述基端位置向表面侧2.0μm的高度位置处的、多个镍突起物的存在个数N2.0为20个/136.5μm2以上。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观点,提供一种粗糙化镀镍板,其在金属基材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由多个镍突起物形成的粗糙化镍层作为最表层,
对于前述粗糙化镀镍板,进行基于聚焦离子束加工观察装置(FIB-SEM)的测定,由通过前述聚焦离子束加工观察装置得到的拍摄图像,测定各高度位置处的、前述粗糙化镍层的状态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钢钣株式会社,未经东洋钢钣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09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钝化靶材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端子、端子连结体以及基板用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