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异种金属制成的HV汇流条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07587.7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6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申周桓;李炯锡;金洞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主分类号: | H01M50/581 | 分类号: | H01M50/581;H01M50/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制成 hv 汇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异种金属制成的HV汇流条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配置为将多个电池模块彼此连接的HV汇流条,该HV汇流条(100)包括:包括第一金属板(110)和第二金属板(120)的导体;和在导体的外周表面上的绝缘树脂涂层,其中构成第一金属板(110)的第一金属(111)和具有比第一金属(111)低的熔化温度的第二金属(121)在第二金属分散的状态下混合在第二金属板(120)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3月3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20-0039086号的优先权的权益,通过引用将上述专利申请的整个公开内容结合在此。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异种金属制成的HV汇流条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HV汇流条及其制造方法,该HV汇流条在具有较高耐外部冲击性的同时能够安全地中断电流流动并且能够容易调节电池组中的电流截止温度。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移动电话、膝上型电脑、便携式摄像机和数字相机之类的移动装置的技术发展及对它们的需求的增加,已对能够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进行了积极研究。此外,作为替代引起空气污染的化石燃料的能源的二次电池已应用于电动车辆(EV)、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P-HEV),因此越来越需要开发二次电池。
作为目前市售的二次电池,具有镍铬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和锂二次电池。其中,由于与镍基二次电池相比,锂二次电池几乎不具有记忆效应,由此锂二次电池能够自由充电和放电、具有非常低的自放电速率并且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所以锂二次电池受到关注。
另外,用于小型装置的二次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元。然而,对于车辆来说,为了增加其容量和输出,多个电池模块利用高压汇流条(HV汇流条,High Voltage Busbar)彼此电连接。HV汇流条可分为刚性汇流条(Rigid Busbar)或柔性汇流条(Flexible Busbar)。柔性汇流条除了用于电池模块之间的串联或并联连接以外,还经常用于将各电子装置彼此连接。特别是,柔性汇流条应用于具有较窄或弯曲的空间的复杂路径。
图1是常规电池组的概念图,图2是常规HV汇流条的外观透视图。
如图1中所示,在包括总共六个电池模块20的电池组中,水平布置的电池模块20的端子21位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使用图2(a)中所示的一般刚性平板形的HV汇流条10。当垂直布置的电池模块20的端子21彼此连接时,采用图2(b)中所示的柔性HV汇流条10。在电池模块20之间的电连接的路径更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具有图2(c)中所示的形状的HV汇流条10。
通常,HV汇流条10包括:具有预定厚度和宽度的金属板11、和设置成包裹金属板11的外表面的绝缘树脂涂层12。
另外,由于暴露于高温、过充电、外部短路、针刺或局部损坏而在电池组中流动高电流的情况下,在电池中会产生热量,从而电池可能爆炸。由于该原因,通常安装被称为安全插头的手动维护开关(MSD,Manual Service Disconnect)和熔断器,从而电池组的部件费用和体积增加。
与此相关,专利文献(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062694号)公开了一种安装在二次电池中的电流流动路径上的用于二次电池的部件,其中该部件包括:具有沿宽度方向形成的狭缝的金属板、和具有比金属板低的熔点的金属桥,金属桥在填充狭缝的状态下接合至金属板。
上述专利文献具有的优点在于,在二次电池中流动过电流的情况下,安装在二次电池中的电流流动路径上的部件迅速破裂,从而中断过电流,因此确保使用二次电池时的安全性,但是其具有的问题在于,由于金属板和金属桥是异种金属,所以不容易将金属板与金属桥彼此接合,因此金属桥必须接合至金属板以包裹金属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的与狭缝相邻的区域,从而该部件在结构上变得不稳定,具有较低的耐外部冲击性并且不容易制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062694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新能源,未经株式会社LG新能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075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