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癌症的纤连蛋白额外结构域B(EDB)特异性CAR-T在审
申请号: | 202180007485.5 | 申请日: | 202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9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美家;张志杰;廖诗颖;缪应花;尹鸿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艾洛特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07K16/00;C07K16/18;C07K14/78;C07K14/00;C12N15/62;A61K48/00;A61K39/395;A61K39/00;A61P3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徐迅;崔佳佳 |
地址: | 211112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癌症 蛋白 额外 结构 edb 特异性 car | ||
本发明提供了对纤连蛋白额外结构域B(EDB)具有特异性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可用于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NK细胞)的改造以治疗诸如癌症和炎性疾病。
背景技术
嵌合抗原受体(CAR)是将抗原结合和免疫细胞(例如T细胞)激活功能结合到单一受体中的工程化受体,然后赋予具有这种工程化受体的免疫细胞靶向特定蛋白质的新能力。
CAR近来已应用于癌症治疗的疗法中,其基于修饰的T细胞具有新获得的识别癌细胞上癌症抗原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靶向和破坏它们。通常从需要CAR-T疗法的患者身上获取自体T细胞,然后离体将CAR引入到T细胞中,然后将所得的CAR-T细胞输回患者体内,以攻击带有CAR识别抗原的肿瘤。
CAR-T细胞既可以来自患者自身血液中的T细胞(自体),也可以来自另一位健康供体的T细胞(异体)。为了安全起见,优选将CAR-T细胞改造成对在肿瘤上表达而在健康细胞上不表达的抗原具有特异性。一旦将CAR-T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它们成为对抗癌细胞的“活药物”,与癌抗原结合并被激活,开始增殖并发挥对抗癌细胞的细胞毒性。
CAR-T细胞的改造可通过多种方式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包括T细胞受刺激后的增殖能力的加强,对于其他活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加强,多种活性因子如细胞因子,白介素,生长因子的分泌增加。
近年来,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治疗恶性血液肿瘤方面取得了非常有效的结果。尽管在血液瘤治疗中CAR-T疗法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CAR-T疗法在实体瘤中的应用却挑战重重,包括CAR-T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遇到的特异性、持久性、安全性和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等问题,限制了CAR-T疗法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因此我们需要更可靠,安全,有效的CAR-T疗法,克服目前CAR-T细胞在实体瘤中的限制,使其能扩展到包括实体瘤在内的更广泛的肿瘤的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合抗原受体(CAR),其包括:(1)对纤连蛋白额外结构域B(EDB)具有特异性的抗原结合结构域;以及(2)选自CD3、CD4、CD8、CD28、OX40或CD137膜蛋白的跨膜(TM)结构域;和(3)具有或不具有共刺激结构域的CD3ζ细胞内ITAM(基于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活化基序)结构域;其在T细胞表面表达时,CAR与(a)可溶性EDB,(b)膜结合的EDB和/或(c)细胞外基质中的EDB结合(例如,纤连蛋白网状结构的组成成分,起到细胞附着支架的作用)后能够激活T细胞。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抗原结合结构域是单链抗体(scFv)、纳米抗体(例如,VHH(驼科动物Ig)的衍生物)、单域抗体(dAb,VH或VL结构域的衍生物)、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双特异性抗体)和双亲和力再靶定(Dual Affinity ReTargeting,DART,双特异性抗体));抗运载蛋白(脂蛋白的衍生物);Adnectin(第10个FN3(纤连蛋白));设计的锚蛋白重复蛋白(DARPins);或者亲和性多聚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抗原结合结构域是人scFv或人源化scFv。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CAR进一步包含在抗原结合结构域和TM结构域之间的铰链/间隔结构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铰链/间隔结构域和TM域源自相同的蛋白质。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相同的蛋白质是CD8α,并且其中铰链/间隔结构域是CD8α的胞外结构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3)包括共刺激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共刺激结构域来自于CD28。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3)包括两个共刺激域。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两个共刺激结构域包括来自CD28的共刺激结构域,和/或来自CD27、4-1BB或OX-40的共刺激结构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艾洛特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艾洛特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800074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