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机过载保护的扭矩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370739.6 | 申请日: | 202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12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 发明(设计)人: | 孙强;焦宝林;郭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9/08 | 分类号: | F16D9/08;H02H7/085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王二红 |
| 地址: | 044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机 过载 保护 扭矩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机过载保护的扭矩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电机过载保护的扭矩结构,电机转轴为空心外花键轴,扭矩轴套为其内呈二级阶梯状的内花键轴,扭矩轴为实心外花键轴且内套于电机转轴,扭矩轴与电机转轴间隙配合且其两端外露于电机转轴,扭矩轴套内径小的部分与扭矩轴的一端啮合,扭矩轴套内径大的部分与电机转轴的外露于电机的部分啮合,扭矩轴套内径大的部分的端面与电机的出轴端端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隙,固定板与电机出轴端端面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扭矩轴套的端面与固定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无需经常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结构领域,特别涉及电机过载保护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电机过载保护的扭矩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作为大型工程机械的一种,盾构机广泛应用于地铁、水利工程、铁路、公路隧道等全断面挖掘领域。电机为隧道施工盾构机的刀盘提供驱动力,由于盾构机的工作环境多变导致盾构机用电机常常会发生电机瞬间过载,从而造成电机损坏的现象发生,而由于盾构机上电机的安装结构特殊,施工过程中电机一旦损坏将难以进行更换,因此要求电机必须安全、可靠。
现有技术如专利号为201320146581.0的带有机械过载保护结构的电机,该发明通过扭矩限定联轴器将电机输出空心轴和传递扭矩的扭矩轴啮合在一起。扭矩限定联轴器拥有高压油腔和剪切管,当电机处于严重过载时,剪切管被剪断,扭矩限定联轴器内高压油释放,电机空心轴和扭矩轴脱开,电机处于空载,从而达到保护电机的作用,但该技术方案使用的扭矩限定联轴器,结构极其复杂,制造加工困难,价格昂贵且需经常维护,故现阶段急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电机过载保护的扭矩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电机过载保护的扭矩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电机过载保护的扭矩结构,包括其一端外露于电机的出轴端的电机转轴、扭矩轴、扭矩轴套、设有花键孔的减速器、固定板,电机转轴为空心外花键轴,扭矩轴套为其内呈二级阶梯状的内花键轴,扭矩轴为实心外花键轴且内套于电机转轴,扭矩轴与电机转轴间隙配合且其两端外露于电机转轴,扭矩轴的应力集中点位于电机转轴内,扭矩轴套内径小的部分与扭矩轴的一端啮合,扭矩轴套内径大的部分与电机转轴的外露于电机的部分啮合,扭矩轴套内径大的部分的端面与电机的出轴端端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隙,固定板外套于电机转轴上且位于第一间隙内,固定板与电机出轴端端面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扭矩轴套的的靠近电机的端面与固定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扭矩轴的另一端与减速器的花键孔啮合。工作原理:当电机转轴旋转时,由于电机转轴与扭矩轴之间为间隙配合,所以扭矩轴不会直接随着电机转轴一起旋转,而是通过固定板、扭矩轴套内径大的部分与电机转轴的啮合使得扭矩轴套随电机转轴一同旋转并将扭矩传递到扭矩轴套上,由于扭矩轴套内径小的部分与扭矩轴啮合,所以扭矩轴套将扭矩传递到扭矩轴上,扭矩轴运转,然后扭矩轴驱动减速器运转,当电机因严重过载而处于最恶劣工况时,扭矩轴会在应力集中点处断裂,从而起到保护电机的作用,扭矩轴断裂后,只要拆卸固定板与扭矩轴套之间的连接即可将断裂的扭矩轴取出,然后更换扭矩轴,电机即可重新运转。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机过载保护的扭矩结构被广泛应用于盾构机或其他大工程设备的领域中,扭矩轴起到在电机和传动系统之间传递扭矩的作用,当电机因严重过载而处于最恶劣工况时,扭矩轴会在应力集中点处断裂,从而起到保护传动系统的作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无需经常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固定板,3—电机转轴,4—扭矩轴套,5—扭矩轴,6—减速器,7—连接部,8—卡槽,9—卡环,10—V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707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