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BIM用红外线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310755.6 | 申请日: | 2021-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93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明希峰;张修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郭琨 |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红外线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BIM用红外线测量装置,包括防护箱体,所述防护箱体前端中心的底部安装有通风拆板,所述防护箱体内壁的底部中心安装有数据传输元件,所述防护箱体内壁中心通过置物台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检测装置本体,所述置物台一侧的中心与防护箱体之间转动连接有侧箱板,所述侧箱板一侧中心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环耳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置物台顶部靠近侧箱板一侧的前端和后端转动连接有叠式撑拉杆,并且在顶盖底部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相应的半圆槽口,当顶盖向上翻转打开时将两个叠式撑拉杆拉长并将其顶端分别卡接在两个半圆槽口中,从而可以对顶盖进行支撑,方便对红外线检测装置本体间操作使用,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线测量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BIM用红外线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该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建筑工程领域,运用BIM技术进行户外施工场地的数据采集时,对于距离、楼间距等数据的测量都需要用到红外线测量装置,红外线测量装置具有响应快、可远距离测量等优点。但是现有的红外线测量装置往往会在户外使用,利用一个支架将其架起然后调试使用,保护性能较差,当处在太阳的强光下,技术人员受到强光线的刺激从而不能清晰的观察到红外线测量装置上的数据显示,从而影响到工作效率,也有损技术人员的双眼;而且没有设置一个相应的防护箱体对红外线测量装置进行保护,使得在使用红外线测量装置时的便捷性较差,也不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使得红外线测量装置极易受到损伤。
因此亟需提供基于BIM用红外线测量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红外线测量装置往往会在户外使用,利用一个支架将其架起然后调试使用,保护性能较差,当处在太阳的强光下,技术人员受到强光线的刺激从而不能清晰的观察到红外线测量装置上的数据显示,从而影响到工作效率,也有损技术人员的双眼;而且没有设置一个相应的防护箱体对红外线测量装置进行保护,使得在使用红外线测量装置时的便捷性较差,也不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使得红外线测量装置极易受到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基于BIM用红外线测量装置,包括防护箱体,所述防护箱体前端中心的底部安装有通风拆板,可以通过通风拆板对数据传输元件进行检修,所述防护箱体内壁的底部中心安装有数据传输元件,数据传输元件用来控制并接收红外线检测装置本体工作时检测到的数据信号,所述防护箱体内壁中心通过置物台固定连接有红外线检测装置本体,红外线检测装置本体用来进行红外线检测,所述置物台一侧的中心与防护箱体之间转动连接有侧箱板,打开侧箱板后即可使用红外线检测装置本体进行检测工作,所述侧箱板一侧中心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环耳座,环耳座用来连接卷轮,所述防护箱体内壁后端一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与环耳座相对应的转杆,转杆用来固定摇动把盘和卷轮,所述转杆的后端和前端中心分别安装有摇动把盘和卷轮,手持摇动把盘通过转杆带动卷轮进行转动,所述卷轮外壁的周侧与环耳座之间通过钢丝牵引绳固定连接,卷轮转动时通过钢丝牵引绳和环耳座带动侧箱板进行放倒和拉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建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3107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