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腔微导管的管身及双腔微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53500.0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8129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夏钰明;刘易承;王平;向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业聚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25/098;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梁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腔微 导管 | ||
1.一种双腔微导管的管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包括外套层、外套加强层以及双腔管体,所述外套层、所述外套加强层由外至内依次套设在所述双腔管体外部;
所述双腔管体包括并排设置的主编织网管和支编织网管,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主编织网管和所述支编织网管内部的主内衬层和支内衬层;
所述主内衬层的内部和所述支内衬层的内部分别形成主导丝腔和支导丝腔,所述主导丝腔和所述支导丝腔在所述外套层的近端分别形成主导丝入口和支导丝入口,所述主导丝腔和所述支导丝腔在所述外套层的远端分别形成主导丝出口和支导丝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加强层为编织结构或螺旋缠绕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编织网管和所述支编织网管的远端均伸出所述外套加强层的远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套加强层为编织密度由远端至近端逐渐减小的编制结构,或所述外套加强层为螺距由远端至近端逐渐减小的螺旋缠绕结构;
所述主编织网管和所述支编织网管均为编织密度由远端至近端逐渐减小的编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层的硬度由远端至近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层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主导丝腔连通的主导丝侧入口和与所述支导丝腔连通的支导丝侧入口,所述主导丝侧入口和所述支导丝侧入口在所述管身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层的前端设置有弧形导向部,经所述支导丝出口伸出的导丝与所述弧形导向部抵接后改变方向,以与所述主导丝出口呈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微导管还包括不透X射线的显影标识,所述主导丝出口处和所述支导丝出口处均嵌设有所述显影标识。
9.一种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管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腔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微导管还包括主鲁尔座、支鲁尔座和去应力管,所述主鲁尔座设置于所述管身的近端并与所述主导丝入口连通,所述支鲁尔座设置于所述管身的近端并与所述支导丝入口连通,所述去应力管套设于所述主鲁尔座和所述管身的连接处外部以及所述支鲁尔座和所述管身的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业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业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535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手表
- 下一篇:一种有机化学实验用玻璃瓶放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