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舱顶排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12345.0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35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母艳昌;曹祥;钱瑞;余康;马谡;熊海;杨金雄;陆劲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筑产业化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3 | 分类号: | F24F7/003;F24F7/06;F24F8/108;F24F13/32;E04H1/12;E04B1/343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孙敏 |
地址: | 650236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舱顶排风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方舱顶排风结构,包括舱体单元(1)和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安装与舱体单元(1)顶部一侧,支撑架(2)包括上部支撑架(21)和下部支撑架(22),上部支撑架(21)紧固安装有可供舱内新风置换作用的新风机组(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模块化程度高的方舱顶排风结构,能达到快速转运工作;同时,该结构实现了排风系统与方舱的一体式融合,能快速实现舱内通风换气及正负压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舱结构,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方舱顶排风结构,属于方舱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作为传染病方舱医院设计中实现舱内通风换气、维持舱内恒温恒压的核心单元,是方舱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传统方舱用新风系统多采用统一新风供应模式,安装使用中往往会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送回风管系统复杂,占用空间多,布置困难;二是传统方舱气流域无法有效规避死角,送排风净化效果大打折扣;三是设备安装工作量大,操作空间狭小,工作周期长。专利网中出现的方舱通风系统研究多采用舱内单独划分模块区域设置新风机组,并通过管道实现舱内功能区域的送排风回路,该类结构存在功能区域被严重缩小、功能区和设备区分区不明、存在卫生死角不满足传染病房要求等弊端和缺陷,无法完全适用于传染病医院设计中。
因此,研制一种基于方舱结构简单、运行效果好的方舱顶排风结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简单,实现了排风系统与方舱的一体式融合,能快速实现舱内通风换气及正负压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方舱顶排风结构是通过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方舱顶排风结构,包括舱体单元(1)和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安装与舱体单元(1)顶部一侧,支撑架(2)包括上部支撑架(21)和下部支撑架(22),上部支撑架(21)紧固安装有可供舱内新风置换作用的新风机组(3)。
优选的,所述舱体单元(1)由顶盖板(11)、舱底板(12)和侧墙板(13)以及端墙板(14)组合而成,顶盖板(11)包括顶角件(111)、顶长梁(112)、顶短梁(113)和密封板(114),其中,顶长梁(112)和顶短梁(113)通过顶角件(111)组成矩形框架结构,密封板(114)紧密贴合在矩形框架结构内。
优选的,所述上部支撑架(21)和下部支撑架(22)固定连接在一起,上部支撑架(21)包括边长梁(211)和边短梁(212),边长梁(211)和边短梁(212)组合成上部矩形框架结构,该上部矩形框架结构内设有数根中支梁(213)。
更优选的,所述边长梁(211)和边短梁(212)的截面均呈C字形且长边端部设置有垂直向上的延伸部,C字形凹槽内设置有多个增强承载性能的加强筋(214);
所述中支梁(213)的截面均呈C字形结构,中支梁(213)的间距与新风机组(3)底支撑间距相对应设置。
还更优选的,所述下部支撑架(22)包括紧固于两端顶角件(111)的长支管Ⅰ(221)、嵌入与两端边长梁(211)内与长支管Ⅰ(221)平行设置的长支管Ⅱ(223)以及设置在两长支管之间的数根短支管(222),短支管(222)的间距与中支梁(213)的间距相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新风机组(3)包括新风机(31)和设置于新风机(31)底端四周的扣架(32),扣架(32)由长扣架(321)和短扣架(322)构成闭合的矩形机组扣架框,该矩形机组扣架框四角处开设有与对位导水孔(215)相搭配使用的排水孔(323),其中,新风机(31)为集消杀、温控、新风置换为一体的集成式新风机组,其内部送、回风机根据风管内压力进行变频调节,新风机(31)底端开设有送、回风口,送风口内还设置有风口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筑产业化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建筑产业化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123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