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向振动冲击的滚筒截割臂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89731.2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29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邬元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索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25/10 | 分类号: | E21C25/10;E21C2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留兴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振动 冲击 滚筒 截割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筒截割采煤机领域,公开了一种轴向振动冲击的滚筒截割臂,包括双排五星液压马达和设置在所述双排五星液压马达上端的截割臂机壳,所述截割臂机壳内部设有单级齿轮减速器轴组和防爆电磁铁组件,所述截割臂机壳的上方设置有螺旋滚筒,所述螺旋滚筒内部设置有行星减速器,所述螺旋滚筒的外周设有镐形截齿组,所述双排五星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行星减速器输入轴连接,电磁驱动产生的轴向冲击应用在滚筒截割采煤机,电磁产生的冲击载荷可以均匀施加在滚筒上,避免了冲击锤冲击滚筒内壁的产生应力集中、机械疲劳等问题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筒截割采煤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轴向振动冲击的滚筒截割臂。
背景技术
由于薄煤层开采空间小,使得采煤机尺寸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何设计结构合理、可靠性高的薄煤层采煤机成为我国煤炭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薄煤层煤岩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悬臂式滚筒采煤技术、螺旋钻机采煤技术、刨煤机采煤技术。其中,悬臂式滚筒采煤技术是依靠悬臂式滚筒采煤机的一种最主要的煤岩开采技术,其采用电牵引、支架电液控制、故障自动诊断等先进技术,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保障其适应性,能够有效满足薄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多种机械化作业要求,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振动冲击破碎属于机械式破碎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石油钻井、巷道掘进、砂石粉碎以及煤炭开采等岩石破碎的工作。
考虑到悬臂式滚筒采煤技术与振动冲击破碎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尝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将振动冲击技术应用于采煤机螺旋滚筒,已知煤岩抗拉强度较低能,当截割臂滚筒的截齿接触并冲入煤岩时,在煤岩横向产生机械冲击载荷,煤岩纵向产生简谐振动载荷,提高加载效率,致使煤岩断裂脱落,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5604549A公布了一种振动冲击式破碎滚筒采煤机,其工作原理为在滚筒旋转截割的同时,通过冲击锤向滚筒内壁施加冲击,可将冲击力沿滚筒直径方向传递给煤矿,提高截割效率,但是该方法的振动载荷不够平缓并且振动频率不便于调整,由于是通过冲击作用进行的煤矿截割,进给效率不高;通过冲击锤产生的冲击载荷无法均匀的将力施加在滚筒上,会导致应力集中、机械疲劳等问题发生,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轴向振动冲击的滚筒截割臂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向振动冲击的滚筒截割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向振动冲击的滚筒截割臂,其包括双排五星液压马达和设置在所述双排五星液压马达上端的截割臂机壳,所述截割臂机壳内部设有单级齿轮减速器轴组和防爆电磁铁组件,所述截割臂机壳的上方设置有螺旋滚筒,所述螺旋滚筒的下方设置有单级齿轮减速器轴组,所述单级齿轮减速器轴组下方设置有防爆电磁铁组件,所述螺旋滚筒内部设置有行星减速器,所述螺旋滚筒的外周设有镐形截齿组,所述双排五星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与所述行星减速器输入轴连接,所述防爆电磁铁组件在轴向方向施加振动,振动方向沿所述螺旋滚筒的轴线方向,振动冲击截割臂采用双排五星液压马达作为减速器主要动力源,沿截割臂延伸方向横向安装,将动力传递给行星减速器,由行星架输出轴连接方头连接套,最终实现所述螺旋滚筒旋转截割煤岩,所述防爆电磁铁组件为所述螺旋滚筒所在的齿轮轴提供轴向力,辅助所述行星减速器实现振动切削采煤,所述双排五星液压马达提供的转速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电磁铁提供的频率和振幅同样可以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单级齿轮减速器轴组包括一轴组件、二轴组件和三轴组件,所述一轴组件、二轴组件和三轴组件并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一轴组件包括一根直齿圆柱齿轮,所述齿轮的下方外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下方设置有端盖,所述套筒和所述端盖之间设置有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二轴组件包括心轴和两个轴承,两个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心轴的外侧,两个所述轴承之间设置有垫片,两个所述轴承的外侧设置有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索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索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897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送带一次涂覆覆合系统
- 下一篇:新型棘轮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