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使用的角度可调的肋骨钩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71264.0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76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仉建国;王升儒;杜悠;徐薇;杨阳;林莞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B17/88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朱萍;孟祥斌 |
地址: | 1003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外科手术 使用 角度 可调 肋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使用的角度可调的肋骨钩,其包括钩座和肋骨钩体;肋骨钩体自钩座下端伸入,肋骨钩体和钩座活动连接,肋骨钩体上端相对钩座下端发生转动;肋骨钩体的内侧设置固定台;钩座的顶端设置有上下方向的通槽一,钩座设置有左右方向的通孔一,通槽一和通孔一连通;通槽一分为上端的螺纹段,中端的定位段和下端的连接段;钩座内设置有定位压环,定位压环通过连接结构与钩座过盈连接;定位压环下端设置供肋骨钩体伸入并旋转的第一球窝;肋骨钩体中心轴与钩座中心轴相互重合时,肋骨钩体顶面所在面与定位压环底面所在面互相平行;肋骨钩体中心轴与钩座中心轴不重合时,肋骨钩体顶面所在面与定位压环底面所在面存在交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使用的角度可调的肋骨钩。
背景技术
脊柱畸形是指脊柱的冠状位、矢状位或轴向位偏离正常位置,发生形态上异常的表现。脊柱畸形可以单一或多种并存的表现为侧弯、旋转、前或后凸畸形、僵直等形式,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尤其好发于幼儿及青少年,不但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极易威胁心、肺、神经系统等功能,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目前针对脊柱畸形的问题,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一般采取保守治疗,症状严重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一般是在脊柱旁置入脊柱矫正器来矫正畸形,肋骨钩及其附件组成的肋骨钩系统是脊柱外科手术中的重要医疗器械,可用于将矫正棒固定在肋骨上,起到固定脊柱矫正器的作用。但现阶段使用的肋骨钩系统存在以下缺陷:1、常规肋骨钩的构座部分和肋骨钩体部分是固定的,方向单一,不能按照不同的需求和实际走向进行调整,导致在安装过程中对手术位置的周围组织干扰较大,患者异物感强烈;2、肋骨钩系统中,大多设计为旋入式顶盖,旋入式顶盖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顶盖逐一旋紧,并进行紧固检查,脊柱内固定手术中需要使用多个骨钩,对每个骨钩进行旋紧检查,大大增加了手术时间,也会增加引发患者并发症的风险;3、肋骨钩植入对应位置后,骨钩和人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在后期正常使用时局部受力大、容易断裂。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使用的角度可调的肋骨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使用的角度可调的肋骨钩。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使用的角度可调的肋骨钩,其包括钩座和肋骨钩体;所述肋骨钩体自钩座下端伸入,肋骨钩体和钩座活动连接,肋骨钩体上端相对钩座下端发生相对转动;所述肋骨钩体的内侧设置固定台;所述钩座的顶端设置有上下方向的通槽一,钩座设置有左右方向的通孔一,通槽一和通孔一相连通;所述通槽一分为上端的螺纹段,中端的定位段和下端的连接段;所述钩座内部设置有定位压环,定位压环通过连接结构与钩座过盈连接;定位压环下端设置有供肋骨钩体伸入并旋转运动的第一球窝;肋骨钩体的中心轴与钩座的中心轴相互重合时,肋骨钩体顶面所在面与定位压环底面所在面互相平行;肋骨钩体的中心轴与钩座的中心轴不相互重合时,肋骨钩体顶面所在面与定位压环底面所在面存在交叉;使用时定位压环和钩座、肋骨钩体和钩座分别进行装配,实现了肋骨钩体相对钩座进行转动的效果,且在转动时受力均匀,稳定性好,术中操作更方便安全。
进一步,所述肋骨钩体包括一体连接的球体端和C形环端,球体端和C形环端之间流线型连接;球体端和钩座下端连接,C形环端用于固定指定肋骨和肋骨周围的肌肉组织。球体端上表面平面面积小于球体端的最大平面截面面积。所述C形环端设置为圆滑的弧形结构,以方便伸入到骨头内部。
进一步,所述球体端顶端设置空槽,空槽的形状为倒陀螺形状;此种倒陀螺形状的设置使得能够与临床上其他手术工具接口装配使用。
进一步,所述固定台选用刚性材质,使用时勾住肋骨,扎到肋骨里面,起到固定作用。固定台的形状不做具体设置,其可以为正棱形锥体,圆锥形或者其他能够勾住肋骨并起到稳定作用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712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疲劳的芯片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移动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