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围护结构渗漏隐患的电法观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68221.7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17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唐睿;胡绕;朱黎明;刘欣悦;梁森;张威;吴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0 | 分类号: | G01M3/00;G01B2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耿悦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围护结构 渗漏 隐患 观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围护结构渗漏隐患的电法观测系统,包括:激发源,所述激发源设置在紧邻围护结构的钻孔内和/或围护结构中露出地面的型钢外侧端头;采集阵列,所述采集阵列敷设在所述围护结构内侧;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放置于所述围护结构内远离所述采集阵列的区域;无穷远参考点,所述无穷远参考点布设于所述围护结构内部无离散电流干扰的区域;便携式电脑,所述便携式电脑经通信电缆分别与所述激发源、采集阵列、接收装置和无穷远参考点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在基坑开挖前提供具体的围护结构加固范围以及加固程度,以保证基坑的后续施工安全,规避施工风险,高效无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法检测的测线布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围护结构渗漏隐患的电法观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进行SMW工法桩形式围护结构的基坑开挖过程中,常常由于围护结构出现渗漏,进而引发基坑的各类风险事故。因此,为降低基坑施工风险,需要在开挖前进行围护结构的密闭性检测。目前国内外的基坑渗漏检测技术主要针对地下连续墙或灌注桩等形式的围护结构进场进行检测,尚未见到应用于SMW工法桩形式围护结构的检测案例报道。本实施方法针对SMW工法桩形式围护结构自身的特点,利用围护结构内插的型钢或辅助钻孔或二者组合进行供电,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无损确定基坑渗漏位置的观测系统,在基坑开挖前提供具体的围护结构加固范围以及加固程度,为基坑的安全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保证基坑的后续施工安全,规避施工风险的围护结构渗漏隐患的电法观测系统。
一种围护结构渗漏隐患的电法观测系统,包括:
激发源,所述激发源设置在紧邻围护结构的钻孔内和/或围护结构中露出地面的型钢外侧端头;
采集阵列,所述采集阵列敷设在所述围护结构内侧;
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放置于所述围护结构内远离所述采集阵列的区域;
无穷远参考点,所述无穷远参考点布设于所述围护结构内部无离散电流干扰的区域;
便携式电脑,所述便携式电脑经通信电缆分别与所述激发源、采集阵列、接收装置和无穷远参考点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发源包括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或各类不同频率的电源,且所述激发源连接于至少一个钻孔和/或型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集阵列包括若干信号接收器和通信电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集阵列距离所述围护结构内侧的距离为0-10m,且所述采集阵列的长度为5-100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装置包括钢制电极、铜制电极、液体不极化电极或固体不极化电极,且所述接收装置距离所述采集阵列至少20m。
上述围护结构渗漏隐患的电法观测系统,通过在围护结构施工完毕后,利用SMW工法桩裸露地表的H型钢或钻孔或二者组合作为激发源,并借助采集阵列和接受装置获取基坑内外的电信号,通过对采集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即可获得所测围护结构的不同的密实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在基坑开挖前提供具体的围护结构加固范围以及加固程度,以保证基坑的后续施工安全,规避施工风险,实施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围护结构渗漏隐患的电法观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682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钓竿袋
- 下一篇:用于修剪注塑产品缺口的修整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