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双侧单架的紧凑型换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12998.1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33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平;朱明厚;庄智敏;刘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80 | 分类号: | B60L53/8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蔡烨平;何桥云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中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侧单架 紧凑型 电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双侧单架的紧凑型换电站,换电站包括一箱体,箱体沿第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充电室、换电室和第二充电室,第一充电室沿第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码垛机、第一电池架,第二充电室沿第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二电池架、第二码垛机;或者,第一充电室沿第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电池架、第一码垛机,第二充电室沿第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二码垛机、第二电池架。该换电站将第一、第二充电室分别设置在换电室的两侧,并在第一、第二充电室内分别设置一个电池架和一个码垛机,减少换电站的占地面积从而降低成本。因此,本方案中的换电站兼顾了占地面积、运营能力和建站成本,有效降低换电站选址的难度以及提高了换电站的效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换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侧单架的紧凑型换电站。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运营和维护都十分经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为自身搭载的动力电池组提供的电能,电动汽车在电能使用完后需要充电。由于现有的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的限制,电动汽车充满电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不如燃油汽车直接加油简单快速。因此,为了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在电动汽车的电能快耗尽时更换电池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了便于给电动汽车更换电池,满足电动汽车的换电需求,需要建造换电站,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需要建造更多的换电站来满足需求。
现有换电站的内部设置有换电区,换电区的旁侧设置有充电室。充电室内并列放置有两列电池架,两列电池架之间设置有码垛机,使得换电站的整体体积较大,占用较多土地面积,尤其对于在城市范围内,土地资源匮乏,导致所能布置换电站的土地可能在长度方向土地面积有限,对具有长度要求较高的换电站增加了选址难度,同时,两列电池架也增加了换电站成本和电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换电站体积较大,选址较难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双侧单架的紧凑型换电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双侧单架的紧凑型换电站,换电站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内沿第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充电室、换电室和第二充电室,所述第一充电室沿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码垛机、第一电池架,所述第二充电室沿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二电池架、第二码垛机;
或者,所述第一充电室沿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电池架、第一码垛机,所述第二充电室沿所述第一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二码垛机、第二电池架。
在本方案中,该换电站呈箱体结构,便于将箱体内的空间根据功能分隔成第一充电室、换电室和第二充电室,并在相应的区域安装设备,实现模块化安装,第一、第二充电室分别设置在换电室的两侧,使得换电站结构紧凑、减少换电站的占地面积从而降低成本。因此,本方案中的换电站兼顾了占地面积、运营能力和建站成本,有效降低了换电站选址的难度以及提高了换电站的效用。同时,在第一充电室内,沿第一长度方向第一码垛机可设置在第一电池架的左侧或右侧,使得第一充电室内的第一电池架和第一码垛机被合理布局,也使得第一充电室的结构紧凑,在第一长度方向上,第二充电室内的第二电池架与第二码垛机的布置方式和第一充电室内的第一电池架与第一码垛机的布置方式相反,这种布局形式也便于第一、第二码垛机依次或同时将第一、第二电池架上的电池转运至换电设备上和/或将换电设备上的电池转运至第一、第二电池架上,可以有效提高换电站的换电效率。
较佳地,所述箱体沿所述第一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可打开和关闭的第一应急出口和第二应急出口,所述第一充电室能够通过打开所述第一应急出口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二充电室能够通过打开所述第二应急出口与外部连通。
在本方案中,在箱体上分别设置第一、第二应急出口,便于第一、第二充电室的电池若是发生热失控分别可以通过第一、第二应急出口直接将热失控电池转移至换电站的外部,从而缩短热失控电池的转移路径,减少转移所需的时间,大大提高换电站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129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