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后处理封装通用型双壳体端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67750.4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77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屹;曹君;房涛;胡义伍;王许华;宋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F01N13/08;F01N13/18;F01N1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张旭 |
地址: | 247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处理 封装 通用型 壳体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后处理封装通用型双壳体端锥结构,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外端锥、内端锥、台阶、凹槽。所述外端锥与所述内端锥组合形成此双壳体端锥,为一体式装配,且所述外端锥厚度大于所述内端锥厚度,所述外端锥与所述内端锥中间的空隙用于装填并固定保温棉,所述台阶与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外端锥上,且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台阶的内侧,所述台阶用于大筒体的嵌入式装配,所述凹槽用于小筒体的插入式装配,所述凹槽上端面与小筒体配合,下端面设置有4度至6度的拔模角度,此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外端锥、台阶与凹槽,分别对两种不同型号载体的外筒体进行装配,减少库存与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后处理封装通用型双壳体端锥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道路国六和非道路国四的标准出台,满足其国标的后处理也随之日益种类繁多,现有适配端部进气或者出气的封装的端锥,结构基本都是单一匹配一种型号载体的封装。这就导致模具的种类增多,产品库存增加,成本增加,装配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与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后处理封装通用型双壳体端锥结构,通过设置内外端锥、台阶与凹槽,分别对两种不同型号载体的外筒体进行装配,减少库存与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后处理封装通用型双壳体端锥结构,其特征在于:此结构呈现草帽状,包括外端锥、内端锥、台阶、凹槽,所述外端锥与所述内端锥组合形成此双壳体端锥,所述台阶与所述凹槽位于帽檐处即所述外端锥上,且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台阶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外端锥的厚度大于所述内端锥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外端锥与所述内端锥为一体式装配。
进一步的,用于装填并固定保温棉的空隙位于所述外端锥与所述内端锥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台阶的横截面积为圆形,面积大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积,用于大筒体嵌入式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积为圆形,面积小于所述台阶的横截面积,用于小筒体插入式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上端面是水平的,与小筒体配合,所述凹槽下端面设置有4度至6度的拔模角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端锥上的台阶与凹槽,能够满足两种不同型号载体的封装结构,有效的减少模具的状态与种类,缩短开发周期,避免了多种状态的库存件,降低了成本;保温棉有效的固定在内外端锥的空隙之间,在后处理封装时,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2为端锥与大筒体的装配剖视图;
图3为端锥与小筒体的装配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后处理封装通用型双壳体端锥结构,包括外端锥1、内端锥2、台阶3、凹槽4,所述外端锥1与所述内端锥2组合形成此双壳体端锥,所述台阶3与所述凹槽4位于帽檐处即所述外端锥1上,且所述凹槽4位于所述台阶3的内侧。
所述外端锥1与所述内端锥2之间的间隙5用于固定保温棉,防止保温棉溢出,方便装配,提高生产效率。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两种不同型号载体的封装结构,台阶3与大筒体6嵌入式装配,凹槽4与小筒体7插入式装配,所述凹槽4上端面与小筒体配合,下端面设置有4度至6度的拔模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677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道路后处理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薄膜式动铁喇叭振动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