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锥孔形坡口的厚壁弯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34154.6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03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高琦;倪姗姗;王慧庆;尚臣;余文昌;祝鹏;刘金生;邹峰;晏利君;张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管网集团(新疆)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B23K37/04;B23K37/00;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王易强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锥孔形坡口 弯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工艺技术领域,是一种具有锥孔形坡口的厚壁弯管,其包括厚壁弯管和薄壁弯管,厚壁弯管右端外侧设有V形坡口,V形坡口的坡口面角为22°至25°,厚壁弯管中部设有内环槽,内环槽的深度为25mm至65mm,内环槽上侧与坡口底部之间距离为左钝边。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内环槽保持厚壁弯管与薄壁弯管坡口厚度一致,避免了壁厚不同的弯管焊接时很难进行全自动焊接和全自动检测的问题,具有安全、省力、简便和高效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工艺技术领域,是一种具有锥孔形坡口的厚壁弯管。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油气管网的大规模建设,管道的压力等级越来越大,管道直径和壁厚也随之增大,这势必需要在管道施工现场采用自动焊接技术来提示效率,这些焊接方法对被焊工件的端部形状、圆度、壁厚等有严格的要求。弯管是压力管道输送系统中必可缺少的受压元件,除了担当改变结构方向或输送介质流向的“角色”,还起着增加管道系统柔性,吸收由于管道内压及热膨胀(收缩)而引起的管道应力的作用。相对于直管,弯管的端部多为不规则圆形且壁厚大于对接管道,因此,当厚壁弯管与对接管道焊接采用传统的倒角型端部坡口方式时,弯管的坡口角度、壁厚、钝边等关键尺寸无法与对接管道匹配一致,通常需要施工现场进行人工调整,很难实现全自动焊接或全自动检测。目前国内主要设计规范对于管端变壁厚焊接接头,主要采用倒角式内坡口,如《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规定,当壁厚差大于2.5mm时,对焊端部采用倒角式内坡口,采用这种坡口存在如下问题:(1)不等壁厚内坡口的加工质量低,焊接质量不理想,焊缝易出现缺欠或缺陷,例如西二线和西三线管道的焊口复查时,在不等壁厚环焊缝上发现了较多的未焊透、未熔合等缺欠或缺陷;(2)现有的无损检测技术,在不等壁厚环焊缝检测时常常发生缺陷的漏检或误判,不利于保证焊接质量;(3)不等壁厚环焊缝因形状变化、材料性能差异、易存在缺欠/缺陷等多种因素叠加,存在较大的应力集中,导致环焊缝承载能力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锥孔形坡口的厚壁弯管,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不等壁厚管道焊接时存在缺陷、费时费力、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具有锥孔形坡口的厚壁弯管,包括厚壁弯管和薄壁弯管,厚壁弯管右端外侧设有V形坡口,V形坡口的坡口面角为22°至25°,厚壁弯管中部设有内环槽,内环槽的深度为25mm至65mm,内环槽上侧与坡口底部之间距离为左钝边,左钝边的厚度与薄壁弯管的钝边厚度一致,钝边与坡口深度之和为薄壁弯管的壁厚。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对应内环槽左侧位置的厚壁弯管内侧可设有左小右大的锥形过渡槽,锥形过渡槽与内环槽之间的角度为过渡角,过渡角为150°至180°。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设置内环槽保持厚壁弯管与薄壁弯管坡口厚度一致,避免了壁厚不同的弯管焊接时很难进行全自动焊接和全自动检测的问题,具有安全、省力、简便和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厚壁弯管,2为薄壁弯管,3为V形坡口,4为内环槽,5为锥形过渡槽,h为左钝边,α为过度角,β为坡口面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管网集团(新疆)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管网集团(新疆)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341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