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的堆顶电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04781.8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61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袁鹏;冷凌锋;马奔;宋雨;卜江涛;匡红波;徐东;常成;沈鼎;孙勇;陆群;陶明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8 | 分类号: | H01B7/28;H01B7/20;H01B7/04;H01R4/0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闫兆梅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核电站 棒控棒位 系统 电缆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的堆顶电缆组件,实现了设计寿命60年,并且能够在反应堆冷却剂泄漏工况、高辐照环境、高温高湿高压环境下执行正常的功能,实现了核电机组运行全寿期内不需更换棒控棒位系统堆顶电缆组件,减少了大量放射性固体废物,在保证核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有效节约了电站的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核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的堆顶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某核电机组最多可以使用121束控制棒,每束控制棒的上端与控制棒驱动机构内部的驱动杆相连接,控制棒驱动机构带动驱动杆及控制棒在反应堆堆芯内上下运动或保持在堆芯的任意高度,从而实现反应堆的功率调节及控制。
棒控棒位系统分为控制棒控制系统和控制棒棒位监测系统。
控制棒控制系统和控制棒棒位监测系统的供电都是通过棒控棒位系统的堆顶电缆组件实现的。如果堆顶电缆组件出现异常,则会导致控制棒意外落棒、棒位信号丢失等重大后果,使得反应堆功率发生变化,严重威胁着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的堆顶电缆组件,解决堆顶电缆组件出现异常,导致控制棒意外落棒、棒位信号丢失等重大后果,使得反应堆功率发生变化,严重威胁着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
实现本申请目的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核电站棒控棒位系统的堆顶电缆组件,包括:电缆和插头;
所述电缆与所述插头焊接,所述插头用于连接所述控制棒控制系统的供电插座和/或控制棒棒位监测系统的供电插座;
所述电缆,包括:镀锡软铜导体、绝缘层和耐辐射绕包带;
所述镀锡软铜导体为多个;所述绝缘层包裹在每个所述镀锡软铜导体外侧,所述多个镀锡软铜导体成缆绞合形成中心结构;
所述耐辐射绕包带包裹在所述中心结构外侧的。
可选的,所述电缆,还包括:第一外护套;
所述第一外护套挤包所述耐辐射绕包带。
可选的,
所述绝缘层具体为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所述第一外护套具体为辐照交联聚烯烃护套;
使用光子加速器对聚烯烃进行绝缘辐照交联,通过双层挤塑机将绝缘辐照交联的聚烯烃进行绝缘挤塑,形成所述聚烯烃绝缘层和/或所述辐照交联聚烯烃护套。
可选的,所述电缆,还包括:第二外护套;
所述第二外护套套设在所述第二外护套的外侧。
可选的,
所述第二外护套为不锈钢波纹管或不锈钢织套。
可选的,所述电缆,还包括:填充条;
所述填充条与所述镀锡软铜导体匹配,用于配合所述多个镀锡软铜导体成缆绞合。
可选的,所述堆顶电缆组件,还包括:波纹管;
所述电缆从所述波纹管中穿过后与所述插头焊接。
可选的,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体部件、绝缘体部件和螺纹挡圈;
所述插头壳体部件为中空结构,所述插头的一端内部安装有绝缘体部件,所述螺纹挡圈用于固定所述绝缘体部件;
所述绝缘体部件的第一端面漏出所述插头壳体部件的一端,所述绝缘体部件的第二端面在所述插头壳体部件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047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倒车镜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快速安装结构的电动自行车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