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截尾支板与阶梯式内锥的一体化加力燃烧室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01672.0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44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吴榕;郑睿书;林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R3/18 | 分类号: | F23R3/18;F23R3/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刘勇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截尾支板 阶梯 式内锥 一体化 加力燃烧室 | ||
一种具有截尾支板与阶梯式内锥的一体化加力燃烧室,属于燃气涡轮发动机领域。包括壳体、阶梯式加力内锥、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和扩压器;扩压器、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阶梯式加力内锥依次连接,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包括若干周向均匀排列的支板,支板内设有燃油通道,支板表面两侧设有若干射流小孔,射流小孔与燃油通道相通;阶梯式加力内锥的后方设有凹腔,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与阶梯式加力内锥之间形成凹腔回流区。从涡轮流出的高温高压气流在凹腔回流区与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后的回流区稳定燃烧,提高加力燃烧室的燃烧效率。取消加力燃烧室火焰稳定器,减小非加力冷态下的流阻损失,缩短加力燃烧室长度,减少附加质量,提高发动机推重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涡轮发动机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截尾支板与阶梯式内锥的一体化加力燃烧室。
背景技术
当前世界各个军事强国重点关注并积极研究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在航空发动机中,加力燃烧室的功能是维持发动机最大转速和涡轮前燃气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燃油喷入燃气流中,利用燃气中残余的氧气进行二次燃烧,以达到提高推力的目的。但是安装加力燃烧室后,发动机内部的工作环境会更加恶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经涡轮膨胀做功后流入内涵的高温高压气流,其温度达到1300K以上,速度也不低于120m/s,因此在加力燃烧室中很难组织燃烧。2.目前的先进战机由于其高机动性,要求加力燃烧室在非加力状态下要有较小的流阻损失。此外,加力燃烧室作为发热部件会对飞机的隐身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新一代的发动机加力燃烧室需要重视红外隐身和雷达隐身的要求。一体化加力燃烧室是国际上提出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将火焰稳定器与发动机其他结构进行组合设计,不仅能大幅降低流体损失,有效地提高燃烧效率,还能减少发动机重量,最终达到提高推重比的目的。本专利所提出的一体化加力燃烧室设计方案,对加力内锥与整流支板重新设计,形成一种具有截尾支板与阶梯式内锥的一体化加力燃烧室。采用这种方案会大幅度降低流体损失、减小加力燃烧室的长度,减轻质量,提高了燃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截尾支板与阶梯式内锥的一体化加力燃烧室。
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阶梯式加力内锥、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和扩压器;扩压器、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阶梯式加力内锥依次连接,所述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设在扩压器和阶梯式加力内锥之间,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包括若干周向均匀排列的支板,支板内设有燃油通道,支板的表面两侧均设有若干射流小孔,射流小孔与燃油通道相通,用于两侧喷油;所述阶梯式加力内锥的后方设有凹腔,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与阶梯式加力内锥之间形成凹腔回流区。
所述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设有8~18块周向均匀排列的支板,支板的前缘和截尾支板的尾部有倾角。
所述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与阶梯式加力内锥为相连的同心结构,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靠近锥顶侧凸出阶梯式加力内锥一段距离,从而在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的每一块支板底部形成凹腔。
所述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与阶梯式加力内锥之间的凹腔回流区与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后的回流区相连,实现稳定燃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将加力内锥设计为阶梯式内锥作为一体化加力燃烧室的火焰稳定装置。从涡轮流出的高温高压气流在进入加力燃烧室后,经过扩压器的减速增压和截尾支板的整流后,与通过支板内部燃油管道喷出的燃油混合后,在阶梯式内锥后方的凹腔形成稳定的低速回流区,凹腔回流区与截尾支板火焰稳定器后的回流区相连,两者间进行能量交换,从而达到火焰传播的目的;引燃混合燃料,实现燃烧区稳定、充分地燃烧,提高加力燃烧室的燃烧效率。
2、本实用新型取消传统加力燃烧室火焰稳定器,从而减小非加力冷态下的流阻损失,提高燃烧效率,缩短加力燃烧室长度,减少附加质量,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有截尾支板与阶梯式内锥的一体化加力燃烧室整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01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服装生产用服装临时放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