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pin脚结构的触控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76150.X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49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艳;张永秀;朱宝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正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1D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6 | 代理人: | 王婷婷 |
地址: | 26400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pin 结构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改良pin脚结构的触控传感器,包括触控区、设置于触控区四周的导电线区以及pin脚区,所述pin脚区通过导电线区连通触控区,所述触控区、pin脚区均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导电层、基材层,其中导电线区是导电层的一部分,导电线区包括若干导电线,导电线延伸出所述触控区外形成pin脚区的导电层,pin脚区凸出于所述触控传感器的外框,凸出距离设置为2‑5mm。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改良pin脚结构的触控传感器,可避免绑定刀头损伤触控区,同时,也方便绑定通用刀头,省时省力,无需重新调机,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良pin脚结构的触控传感器。
背景技术
触控传感器越来越多地用于显示器,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传统的触控传感器,其pin脚结构往往设计为与触控区持平或者凹进于触控区域内,该设计结构在与FPC进行绑定时,需要使用与pin脚结构相适配的热压刀头,如果刀头不匹配,会存在损伤触控传感器的风险,并且会造成FPC金手指和触控传感器的pin脚绑定不良,造成功能NG,所以在进行相应的ACF预贴硅胶条、FPC绑定刀头等操作时,每次都需要根据不同的pin脚结构匹配与该品种对应的刀头,需要重新调机,花费时间、人力、物力,严重制约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pin脚结构的触控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pin脚结构的触控传感器,包括触控区、设置于触控区四周的导电线区以及pin脚区,所述pin脚区通过导电线区连通触控区,所述触控区、pin脚区均包括上下依次连接的导电层、基材层,其中导电线区是导电层的一部分,导电线区包括若干导电线,导电线延伸出所述触控区外形成pin脚区的导电层,pin脚区凸出于所述触控传感器的外框,凸出距离设置为2-5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pin脚区凸出于触控传感器的外框的凸出距离设置为3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触控传感器包括通过胶层贴合在一起的上片部和下片部,上片部和下片部分别包括触控区、导电线区以及pin脚区,上片部和下片部中,其pin脚区的导电层均为裸露设置且不重叠,并列分布在触控传感器的同一侧,其间隔距离通常设置于0.8-1mm,上片部和下片部的pin脚区均凸出于所述触控传感器的外框。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片部和下片部之间通过OCA光学胶贴合在一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材层的外表面覆盖有保护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pin脚区凸出于触控传感器的外框,且凸出距离设置为3mm,可避免绑定刀头损伤触控传感器,同时,也方便绑定通用刀头,省时省力,无需重新调机,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pin脚结构的触控传感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改良pin脚结构的触控传感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改良pin脚结构的触控传感器结构的叠构图(不包含上片部的pin脚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pin脚区的叠构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触控区;11、上片部;12、下片部;101、基材层;102、导电层;103、胶层;104、保护层;2、pin脚区;3、导电线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正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正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761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