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热式燃烧炉的陶瓷蓄热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75267.9 | 申请日: | 202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08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钱黎明;陆晓飞;邝雷明;李勇;杨春海;臧春之;许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科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F23G7/06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4 | 代理人: | 黄乐瑜 |
地址: | 237000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裕***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燃烧 陶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热式燃烧炉的陶瓷蓄热体,包括矩形外框,矩形外框上下两端开口,矩形外框内壁设有等距间隔分布的插槽,插槽贯穿矩形外框上下两端,矩形外框内通过插槽插接安装有插板,以在矩形外框内形成并排分布的气流通道,插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气孔;矩形外框的上下两端分别放置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上设有等距间隔分布的第一通气口,第二盖板上设有等距间隔分布的第二通气口,第一通气口与气流通道的上端连通,第二通气口与气流通道的下端连通,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的位置上下交错。该陶瓷蓄热体可增大热传导效率,插板便于组装,气孔降低了插板的热膨胀系数,可延长使用寿命,可减少设备的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热式燃烧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燃烧炉的陶瓷蓄热体。
背景技术
蓄热燃烧技术是一种在高温低氧空气状况下燃烧的技术,蓄热式燃烧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加热炉的能源利用率,特别是对低热值燃料的合理利用,既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又节约了能源,成为满足当前资源和环境要求的先进技术。目前的蓄热式燃烧炉一般采用陶瓷蓄热体,废气进入陶瓷蓄热体中进行预热,再进入炉墙中燃烧,燃烧后的气流再穿过陶瓷蓄热体后排出,使陶瓷蓄热体将热量回收。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陶瓷蓄热体具有蜂窝状的气流通道,废气直上直下地穿过气流通道进行换热,难以在更高的换热效率及更优的抗堵性能之间平衡。为了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常常将气流通道的间隙制作的较小,这样导致了蓄热床层容易发生堵塞,增大了压降,导致能耗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蓄热式燃烧炉的陶瓷蓄热体。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燃烧炉的陶瓷蓄热体,包括矩形外框,矩形外框上下两端开口,矩形外框内壁设有等距间隔分布的插槽,插槽贯穿矩形外框上下两端,矩形外框内通过插槽插接安装有插板,以在矩形外框内形成并排分布的气流通道,插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气孔;
矩形外框的上下两端分别放置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上设有等距间隔分布的第一通气口,第二盖板上设有等距间隔分布的第二通气口,第一通气口与气流通道的上端连通,第二通气口与气流通道的下端连通,第一通气口与第二通气口的位置上下交错,以使各个气流通道的上下两端的其中一端打开并且另一端关闭。
优选地,第一盖板上的第一通气口由靠近气流通道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优选地,第二盖板上的第二通气口由靠近气流通道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优选地,插板的厚度在1.5mm-2mm。
优选地,气流通道的宽度在10mm-15mm。
优选地,插板上的气孔孔径在3mm-4mm。
在本实用新型的陶瓷蓄热体通过矩形外框、插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组合安装而成,气流可通过气孔在气流通道之间流动,可增大热传导效率,同时,插板便于组装,也便于更换和维护,插板上的气孔降低了插板的热膨胀系数,可延长陶瓷蓄热体的使用寿命,可减少设备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燃烧炉的陶瓷蓄热体的插板在矩形外框中安装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蓄热式燃烧炉的陶瓷蓄热体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下视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陶瓷蓄热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蓄热式燃烧炉的陶瓷蓄热体,包括矩形外框1,矩形外框1上下两端开口,矩形外框1内壁设有等距间隔分布的插槽11,插槽11贯穿矩形外框1上下两端。矩形外框1内通过插槽11插接安装有插板2,以在矩形外框1内形成并排分布的气流通道12,插板2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气孔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科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科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752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