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显示屏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08906.X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27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何佳铸;陈春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邢飞飞 |
地址: | 516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显示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载显示屏,包括:中控屏,所述中控屏包括触控区和位于所述触控区外围的非触控区;联屏,所述联屏与所述中控屏并排设置,与所述中控屏构成多联屏,且为非触控屏;电致变色薄膜,所述电致变色薄膜贴设在所述中控屏的非触控区和所述联屏,且所述中控屏和所述联屏未工作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的颜色与所述中控屏的触控区的颜色相同。本实用新型中,车载显示屏未工作时,车载显示屏在贴设有电致变色薄膜的部位颜色与中控屏触控区的颜色一致,即联屏和中控屏非触控区的颜色与中控屏触控区的颜色一致,实现一体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显示屏。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车载显示屏也向着大尺寸、连屏、多屏等方向发展。车载显示屏当下多联屏是一个趋势,将成为中高端车载显示屏的标准配件。
但目前行业上多联屏存在一个痛点,即,如图1所示,多联屏的一体黑效果差,屏与屏之间、屏与油墨区之间在屏幕熄灭情况下存在色差。因对应的技术不同,不同屏的反射率、色相值不同,很难通过传统的调整油墨区的颜色使其达到一体黑的效果,使得目前的产品在屏幕熄灭的情况下,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和其盖板的油墨区域的显示效果仍然有差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载显示屏,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屏幕熄灭的情况下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和油墨区域的显示效果仍然有差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车载显示屏,包括:
中控屏,所述中控屏包括触控区和位于所述触控区外围的非触控区;
联屏,所述联屏与所述中控屏并排设置,与所述中控屏构成多联屏,且为非触控屏;
电致变色薄膜,所述电致变色薄膜贴设在所述中控屏的非触控区和所述联屏,且所述中控屏和所述联屏未工作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的颜色与所述中控屏的触控区的颜色相同。
可选的,贴设在所述中控屏和所述联屏的所述电致变色薄膜为一体薄膜,且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在所述中控屏的触控区镂空。
可选的,所述联屏包括仪表屏和副驾驶娱乐屏,其中所述仪表屏和所述副驾驶娱乐屏位于所述中控屏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联屏还包括信息显示屏。
可选的,沿所述中控屏的非触控区至触控区方向,所述电致变色薄膜与所述中控屏的触控区部分重叠。
可选的,沿所述中控屏的非触控区至触控区方向,所述电致变色薄膜与所述中控屏的触控区的重叠宽度为0.5-1mm。
可选的,所述电致变色薄膜为柔性电致变色薄膜。
可选的,所述柔性电致变色薄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柔性基材、第一透明导电ITO薄膜、电致变色材料、第二透明导电ITO薄膜和第二柔性基材。
可选的,所述第一柔性基材和所述第二柔性基材为PET基材。
可选的,所述电致变色薄膜通过OCA光学胶与所述中控屏和所述联屏粘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电致变色薄膜贴设在中控屏的非触控区和联屏上,且电致变色薄膜以中控屏触控区未工作时的颜色为基准进行颜色设计,使电致变色薄膜的颜色与中控屏触控区未工作时的颜色相同。这样,车载显示屏未工作(即黑屏)时,车载显示屏在贴设有电致变色薄膜的部位颜色与中控屏触控区的颜色一致,即联屏和中控屏非触控区的颜色与中控屏触控区的颜色一致,实现一体黑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089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车坐垫
- 下一篇:扬声器模组一体化连接式VR交互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