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高炉热风炉烟气余热蒸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04392.0 | 申请日: | 202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37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施为文;余楚勇;高恒坤;许定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6 | 分类号: | C02F1/16;C02F1/2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周琪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高炉 热风炉 烟气 余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高炉热风炉烟气余热蒸氨的装置,包括相连的热风机(1)和烟气管道(2),烟气管道(2)上设有自动调节翻板阀(3),烟气管道(2)与再沸器(4)相连;再沸器(4)的下部通过排气管道(5)与排气烟囱(6)相连;再沸器(4)的顶部通过蒸汽管道(7)与蒸氨塔(8)的下部相连;蒸氨塔(8)的底部设有蒸氨废水(9),且其底部的侧壁通过废水管道(10)与再沸器(4)的底部相连;蒸氨塔(8)的下部设有远传温度计(11),远传温度计(11)与自动调节翻板阀(3)联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充分利用热风炉高温烟气余热,增加余热利用途径,降低热风炉烟气排放温度,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冶金煤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高炉热风炉烟气余热蒸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焦化厂煤气净化区域蒸氨系统从外部提供蒸汽从塔底直接将氨蒸出。高炉热风炉通常采用高炉煤气或者与少量焦炉煤气混合作为原料进行燃烧,从而间接地把空气加热到1200℃,满足高炉生产要求。煤气燃烧后的烟气和过剩空气则直接从热风炉的烟囱直接排往大气,温度在250~350℃。目前钢铁联合企业对热风炉排放的废气还没有很好的利用,大部分都是直接外排大气,这样不仅浪费废气中的热量,而且温度越高的废气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越严重。
国内有少量钢铁联合企业对热风炉的废气余热进行了利用,利用废气的余热加热热风炉煤气和燃烧时所要的空气,把煤气和空气加热到接近200℃进入热风炉燃烧器再进行燃烧,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这是一种热风炉废气余热利用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目前国内的主流工艺是焦炭烘干工艺,即通过设置引风机将热风炉废气引至焦槽,利用热风炉废气余热对焦槽中的焦炭进行预热,达到降低焦炭水分目的。在现有公开技术中,利用热风炉废气作为热源的专利主要包括:公开号为CN 203007295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高炉热风炉废气分级回收利用装置;公开号为CN 102538491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热风炉烟道废气烘烤预热高炉炉料的系统和方法;公开号为CN 106440874A的专利还公开了一种焦炭烘干系统及烘干方法。但是,余热利用的方式仅仅如此,还未出现其它直接利用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热风炉废气余热利用途径单一、价值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高炉热风炉烟气余热蒸氨的装置,充分利用热风炉高温烟气余热,增加余热利用途径,降低热风炉烟气排放温度,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高炉热风炉烟气余热蒸氨的装置,包括热风机,热风机的出口连接一根烟气管道,烟气管道上设有自动调节翻板阀,烟气管道再与一个再沸器相连,以用于将热风机的高温烟气在再沸器中换热;
再沸器的下部还连有排气管道,排气管道与一个排气烟囱相连,以用于将换气后的烟气通过烟囱排空;
再沸器的顶部连有蒸汽管道,蒸汽管道与一个蒸氨塔的下部相连,以用于将再沸器内换热后的饱和蒸汽作为热源输入蒸氨塔内利用;
蒸氨塔的底部设有蒸氨废水,且其底部的侧壁上连接一根废水管道,废水管道与再沸器的底部相连,以用于将蒸氨废水通入再沸器内与高温烟气换热产生饱和蒸汽;
蒸氨塔的下部设有远传温度计,远传温度计与自动调节翻板阀联锁,以用于通过调节烟气量的大小来控制蒸氨塔底部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再沸器的换热管道设为“I”字型,包括管程和壳程,烟气管道与壳程相连,管程的两端分别与废水管道和蒸汽管道相连,以用于烟气与废水换热产生蒸汽回收至蒸氨塔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废水管道的最低处连接一根排油管道,排油管道的出口与一个水封槽相连,以用于定期排放管道内的沉积焦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043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