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冷却与自然风冷相结合的电池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80577.2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88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刘鑫;董祎;王立浪;涂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军工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9 | 分类号: | H01M50/249;H01M50/244;H01M50/224;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561;H01M10/6556 |
代理公司: | 重庆启恒腾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2 | 代理人: | 黎志红 |
地址: | 4011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冷却 自然 风冷 相结合 电池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冷却与自然风冷相结合的电池冷却结构,涉及动力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包括:底板,用于承载动力电池;侧板,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相对的两侧;壁板,包括前侧壁板和后侧壁板,所述前侧壁板和后侧壁板相对设置且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相对的两侧,所述前侧壁板和后侧壁板的两端分别与侧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侧板和壁板围成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空间;所述底板和侧板内分别设置有液体冷却换热结构;所述前侧壁板和后侧壁板上设置有自然风冷却换热结构。本申请可在满足动力电池支撑以及散热要求的同时,减小了液冷通道所占空间,且达到减重轻量化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冷却与自然风冷相结合的电池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其主要功能是为电动车提供动力来源。在工作中,动力电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电池的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动力电池冷却结构的设计对于正常使用动力电池至关重要。
现有动力电池冷却结构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一方面冷却通道的布置方案杂乱,工艺复杂,且只装备一套冷却通道,若有损坏,冷却效率极速降低;
另一方面冷却结构笨重,液冷结构原材料以及机械加工成本高,不适应于现有电动车载部件轻量化设计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可在满足动力电池支撑以及散热要求的同时,减小液冷通道所占空间,且达到减重轻量化的液体冷却与自然风冷相结合的电池冷却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液体冷却与自然风冷相结合的电池冷却结构,包括:
底板,用于承载动力电池;
侧板,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相对的两侧;
壁板,包括前侧壁板和后侧壁板,所述前侧壁板和后侧壁板相对设置且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板相对的两侧,所述前侧壁板和后侧壁板的两端分别与侧板的端部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侧板和壁板围成用于放置动力电池的空间;
所述底板和侧板内分别设置有液体冷却换热结构,底板和侧板内的液体冷却换热结构互相独立工作,互不干涉,用于容纳冷却介质。
所述前侧壁板和后侧壁板上设置有自然风冷却换热结构,用于通风设置。
优选的,所述液体冷却换热结构包括液体冷却通道,所述液体冷却通道呈S型布置,所述液体冷却通道内设置有冷却介质。S型布置可以避免底板与侧板内空间的浪费,减少通道间的温度场影响。液体冷却通道互相独立,预设在一个液体冷却通道损坏的情况下,其余液体冷却通道能正常工作,满足动力电池基本散热要求。
优选的,位于侧板内的液体冷却换热通道的上端穿过侧板延伸至侧板的上方。与空气直接接触,提高散热效果。具体的,液体冷却通道的部分弧形结构位于侧板上方。
优选的,所述自然风冷却换热结构包括设置在前侧壁板上的前侧壁板通风孔和设置在后侧壁板上的后侧壁板通风孔;增大自然风冷效果。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壁板、侧板之间焊接连接,壁板与侧板之间焊接连接;且焊接处均涂设有密封胶,以确保动力电池冷却系统气密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冷却结构采用电池安装结构与冷却系统集成化设计,直接在壁板内开设液冷通道,并通过该液体冷却方式与自然风冷相结合,实现对电池模组的换热,该技术方案减少了现有管路结构及相邻管路液冷接头的使用,降低了冷却结构重量,更为关键地是可有效减少动力电池冷却系统占用空间,缩小冷却系统所需的边界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军工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军工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805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