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内自适应无损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64353.2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50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震;赵成;周永祥;王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宇(武汉)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82 | 分类号: | G01N27/82 |
代理公司: | 武汉大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7 | 代理人: | 徐杨松;高源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无损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内自适应无损检测系统,包括:机械主体、变径机构、行走轮、驱动机构、电磁无损检测仪器、图像采集单元和控制单元;变径机构设置于机械主体上,多个驱动机构设置于变径机构上,驱动机构上设置行走轮;电磁无损检测仪器和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机械主体上,控制单元分别与图像采集单元、变径机构、驱动机构和电磁无损检测仪器电连接。效果为:变径机构的引入,使得整个设备可匹配不同管径;可通过电磁激发的超声波对管内进行高精度检测;通过图像采集单元可用于对管道内部进行观察,以便工作人员对应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内部无损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内自适应无损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针对管道无损检测领域,常规检测是利用超声检测,在管道外部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需要人工挪动设备或探头来定点检测,在针对保温棉等外部包裹物及防腐蚀涂层材料时,现有设备无法穿透式针对其检测,故而需要进行剥离处理,浪费的人力物力代价太大,只能采用定区域小范围来进行检测,但此检测无法做到有效早发现问题,存在遗漏的情况,再对于一些特殊的部位如支撑架底部,或者高处地下等特殊环境影响,无法检测。
目前针对此类情况采用的是管内进行检测,但由于管道类型种类繁多,传统在管内检测,用的小车承载检测仪器,在管内进行检测,这种方式不合适广泛应用,若在管内存在残渣等会影响小车的正常行驶颠簸导致小车侧翻隐患,大小不一的管道更容易受到体积限制,其检测手段也较为单一用的是高清相机视觉检测内部状态,不具备微观检测精度,在仪器应用广泛性来说,存在较大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内自适应无损检测系统,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内自适应无损检测系统,包括:
机械主体、变径机构、行走轮、驱动机构、电磁无损检测仪器、图像采集单元和控制单元;变径机构设置于机械主体上,多个驱动机构设置于变径机构上,驱动机构上设置行走轮;电磁无损检测仪器和图像采集单元设置于机械主体上,控制单元分别与图像采集单元、变径机构、驱动机构和电磁无损检测仪器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电磁无损检测仪器包括:第一伸缩机构和电磁探头,第一伸缩机构分别与机械主体和电磁探头相固定,以驱动电磁探头沿机械主体的径向运动。
进一步,电磁无损检测仪器还包括:安装架和滚轮,第一伸缩机构分别与机械主体和安装架相固定,电磁探头设置于安装架上,安装架背离第一伸缩机构的一侧转动设置多个滚轮。
进一步,第一伸缩机构为液压机构。
进一步,电磁探头采用周向导波探头。
进一步,变径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机械主体的前段和尾段。
进一步,变径机构包括:多个第二伸缩机构以及多个减震装置,多个第二伸缩机构呈环形固定在机械主体上,多个减震装置分别对应的与多个第二伸缩机构相连,每个减震装置上均设置驱动机构。
进一步,第二伸缩机构为液压机构。
进一步,图像采集单元采用360°全景相机。
进一步,还包括电源,变径机构、驱动机构、电磁无损检测仪器、图像采集单元和控制单元分别与电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变径机构的引入,使得整个设备可匹配不同管径;
2)以电磁周向导波检测方式,搭配驱动有效的全管道内部的检测,更为高效;
3)通过图像采集单元可用于对管道内部进行观察,以便工作人员对应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宇(武汉)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宝宇(武汉)激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643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式安全阀
- 下一篇:一种中央吸尘器及集尘袋